搜索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 跨界交流小城镇群串起来

2019年01月08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从工作生活“双城记”,到企业发展“再布局”,再到污染整治“勤联手”,长三角区域内小城镇的跨界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热情推进。

  如何看待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如何看待区域内的资源有效利用?如何在跨界管理服务方面探索更多有益机制?行走省界,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一体化活力。

 

  从万米高空拍摄的中国夜景图看,广阔大地被细细密密的灯光所点亮,而连成一片、明亮璀璨的长三角地区显得十分耀眼。

  在这个区域里,以长江的入海口为中心,生长着一座座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小城镇,如上海嘉定、苏州昆山和太仓。它们经济活跃、往来密切,如同一颗颗被长江串起的珍珠。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这些备受瞩目的小城镇群正发生着哪些变化?给这里的每个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对城镇的未来发展又有怎样的预期?

  生活更便利

  半小时在两大城市之间切换

  早晨8点从家里出发,先骑5分钟电瓶车到最近的花桥地铁站,乘坐4站到安亭站下车,刷卡出站共计3元;再转一辆公交车安亭1路,换乘免费;5站以后到达公司门口。如果想要锻炼身体,从地铁出来还有共享单车可供选择,全程不到半小时。此时,距离9点正式上班还很从容。

  下午下班,接上在附近上初中的女儿一起回家。有时候开车返家,10公里的路程沿着312国道差不多也是半小时左右。

  如此方便和快捷,谁能想到,这样的通勤节奏是发生在两个城市之间呢?

  43岁的钱华,已经过了10多年的“双城记”生活。作为土生土长的昆山市花桥镇人,他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一家公司上班。在经历了多年倒车、换乘的漫长和艰辛后,幸福的转折点在2013年终于到来。

  2013年10月16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从安亭站到花桥站正式开通运营,从昆山搭乘地铁直达上海成为现实。这也是我国首条跨省市地铁线路。

  “子女上学、医院看病、购物聚会,基本上以嘉定为主。”钱华笑说,有时候既分不清、也不在乎自己到底是上海人还是苏州人。

  同样家住昆山、在上海上班的钱华表弟孙浩誉,也过上了便捷的双城生活。手机号是上海的,信号和本地手机没有差异,家中固定电话的号码是上海的,早已取消了漫游费;公交卡是通用的,一直可以从家里刷到上海,两地都可以充值。“只有上海的医保卡,目前在苏州还是用不了。除此之外,几乎是生活一体化了。”孙浩誉说,平时自己去的巴城老街等景区,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上海、浙江游客。

  经济更密切

  资源要素流动频繁畅通

  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太仓,是离上海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上海与太仓这座“卫星城”之间经济往来更加紧密、资源流动更加畅通。

  2016年,曾在上海一所高校从事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的海归张家奇,带着几个技术骨干来到太仓创业,专注于1公斤以下小负载机械臂的研发生产。

  为什么来?张家奇坦言,最初公司想在上海孵化,但上海的初创企业层出不穷,很难脱颖而出。隔壁的太仓,却有着另外一种场景:

  他同时申请到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太仓科技领军人才,获得了共200万元的启动资金,还享受免缴房租的政策,接下来还有贷款和税收等优惠,创业成本也较低……

  太仓的不少企业都是围绕上海嘉定汽车城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很多汽车零配件生产非常适合小负载机械臂的应用。工厂刚投产不久,一家汽车发动机喷油嘴企业就找到了张家奇,他们以前的零部件加工制作都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但随着产业升级换代,小负载机器人应用成为刚需,很快双方达成了1000台设备的采购意向。

  如今,张家奇从上海、苏州、太仓以及安徽等地招揽人才,在昆山、苏州开拓生产外包的供应商,并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未来的研发中心,工作生活的轨迹,就是在长三角来回跑。

  “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推进,小城镇群之间的分工互补性增强,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得以优势整合。”张家奇坦言。

  “先有明确、良性的分工,才会有合作的基础。而这种分工合作需要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进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扩张规模,以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大视野,形成跨区域发展城镇联合。

  2018年5月,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正式签约。10月,在上海举行的2018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上,总投资162.5亿元的35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产业协同、科创人才等方面,既有县区之间的合作,也有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之间的对接。

  从“接轨上海”到“融入上海”,从承接溢出效应到谋求同频共振,长三角小城镇群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入。

  协作更创新

  社会治理打破行政区域藩篱

  2010年初,上海青浦区的一座垃圾处理厂正式建成投产,厂址选在青浦与江苏昆山交界的河东岸。这个担负着青浦整个城区垃圾量的垃圾场,所产生的恶臭殃及了昆山市淀山湖、千灯两个镇的数十万居民。

  “最严重的时候,恶臭从下午6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左右。”昆山市淀山湖镇环保办负责人介绍,他们没有属地执法权,每当有居民投诉,环保部门会立即与对岸的青浦区沟通协调,联合上门进行督查整改。

  沟通协调力度最大的一次,苏州市、昆山市的分管领导,以及市环保局、信访局、城管局、千灯镇、淀山湖镇的负责同志,与青浦区分管领导,以及青浦城管局、绿化管理局、综治信访局等相关单位,在千灯镇召开协调会,进行了全面交流与协调。经过沟通,垃圾厂对垃圾填埋坑表面采取薄膜覆盖措施,并启动一系列整改工作。

  据青浦区环保局介绍,前几年臭气浓度徘徊在标准线上下,达标情况有反复。但随着减少垃圾处理量、垃圾填埋坑“终身关闭”等10个大项70多个小项的整改,近年来臭气排放已经不再超标,扰民的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都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教训,转变和改进了工作思路,涉及省际的所有工业项目都要进行多地联合的民意调查、环境评估。”昆山市淀山湖镇环保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跨省联动机制逐步建立,环保监测手段和方法发展,预防、协调、处置边界环境污染纠纷和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得以提升,当地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环保纠纷了。

  如何打破行政区域藩篱,进行社会治理协作与联动,是长三角小城镇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嘉昆太一体化的治理创新而言,远不止这一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在交通协同管理方面,嘉昆太三地道路交通部门建立执法合作机制,围绕公路超载、重点车辆专项检查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嘉昆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于日前签约。聚焦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2020年将实现“一地失信,三地受限”,共建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

  “长三角是全国经济往来紧密、行政效率高、文化差异小的省际区域,对于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进行社会综合治理的要求最迫切,各方面基础条件也最优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认为,通过交通、环保等条块的内在连接和协同创新,一些事关重大民生、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方面共同难题的解决已经先行先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合作共赢,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