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术语。
集约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贵安新区发展擘画中的宏伟蓝图中重要篇章。
集约化,是贵安新区承载着推动黔中崛起的重要创新。
集约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中一项具有领先性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的充分利用、要素的科学聚集、功能的有效融合、区域的通畅联动,管理的高效高质,用当下最时髦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集约化发展中,设立五年的贵安新区,不仅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勤奋和谦虚,也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毅力,在改革开放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管理体制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贵安新区找到了发力方向、走出了创新路径、取得了丰硕成绩。
城市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聚合力 集约发展活春水
“六个一”,这是贵安新区在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方面的一次创新,也是贵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明星产品”。
仔细解读“六个一”改革,会发现建设集审批、监管、服务和监督于一体的大数据云平台,构建行政审批“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和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最终的落脚点是聚焦“放管服”改革。
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极大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看作是集约化统筹资源与全面深化改革有机融合的典型范例。
五年来,贵安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平台优势,以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勇当全省改革开放新高地和新引擎,切实以改革激发崛起的源头活水,推动新区集约化发展。
改革动能驱动产业发展。
2018年,新特汽车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2019年预销售订单已超过42000辆,在全国超过60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终端网络。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贵安新区落地生根、成长壮大,这既是企业充分利用了贵安新区支持绿色创新产业发展的优质土壤,也是贵安新区利用改革驱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过去五年中,贵安新区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创新激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聚焦智能终端、高端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业等高科技产业集群。
改革活力推动招商引资。
聚焦“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利用改革的“手”,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这是新区这些年来利用改革激发招商引资活力的“关键一招”。
以商招商、延链补链,集群化引进、精准对接……用好改革活力,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在过去五年中,新区的招商引资,不断聚变出强大创新力和竞争力。
改革合力建设体制机制。
“不设区县,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直管4个乡镇。这样,上午召开的党工委会议的会议精神,下午就能原原本本地传达到各个乡镇。”这是在今年深秋的一次党工委会议结束后,新区党武镇的一位干部走出会场时说的话。
深化“两级扁平化管理”和“大部门制改革”,积极推行雇员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优化“六个一”行政审批,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扎实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建设,五年来,新区聚焦十一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321项改革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对外开放吸引世界目光。
无论是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运营的贵安综保区(电子园),还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安新区正通过对外开放的大门和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姿态。
这五年,新区深入推进全省“1+8”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打造以贵安综保区(电子园)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桥头堡”,利用东盟教育周、民博会、贵洽会等平台,谋求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新机遇。
城市建设搭平台 集约发展显活力
集约化发展,城市的规划建设是最生动的载体和核心。
设立五年来,新区以打造“山水之都·田园之城”为目标,聚焦花溪大学城和中心区,奋力加快现代化生态新城建设,着力打造产城学研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域协同一体化的集约发展之城。
2018年12月1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多彩贵州有多彩——贵州首届大学生民族歌舞大赛、“黔坊杯·我的大学”文艺作品征文大赛暨第五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闭幕,为期近一个月的比赛,提升了花溪大学城的形象与知名度,进一步打造了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名片。
2018年12月21日,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通过现场评审,成为新区首家二级综合医院。
去年下半年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大事多、好事多,这些大事好事充分体现了贵安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要求的行动自觉,也为过去五年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发展,留下了亮眼的一笔。
五年来,贵安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和部署,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花溪大学城建设发展。经过五年的深耕,已有9所高校15万师生齐聚花溪大学城。双创基地完成建设、双创企业相继入驻、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落户、数字经济产业园搭建成功、大学城医院投入使用,为花溪大学城产城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蓬勃发展,在20公里之外的贵安新区中心区,也展示着国家级新区、山水田园现代之城的秀美风貌。
五年来,贵安新区以打造“山水之都·田园之城”为目标,大力聚焦中心区建设,高标准推进市民中心、档案馆、绿色金融港、同济贵安医院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贵安综保区(电子园)、贵安云谷综合体等一批重要城市基础功能设施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实现了“筑巢引凤”的建设初心。
2018年10月中旬,一抹亮丽的“贵安红”成为了风靡黔中的“网红词汇”。作为全省第二大的高铁枢纽,贵安高铁站完成了全部建设的95%,外墙的脚手架已经开始撤离,红红的屋顶沐浴在阳光下。
推动黔中城市群崛起,实现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是新区在开发建设以来所肩负的发展重任,更是实现集约化发展中承载的使命。五年来,新区高标准实施城域骨干路网建设,以贵安高铁站为载体和枢纽,积极扩大与外省连接的交通运输能力,利用轨道S1号线建设实现与贵阳的同城一体化发展,区域协同化发展的理念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聚集人气增福祉 集约发展展笑颜
人是城市建设的根本,人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人气商气的聚集是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核心。
贵安新区设立五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水平,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8年11月9日,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掌声雷动、欢呼如潮。该小学第八届冬季运动会开幕,250余名师生及260余名家长参加了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踩气球等11项比赛。
2018年12月13日,贵安新区2019年高考报名工作顺利完成。此次共有752名考生在新区报名参加高考,今年是新区首次独立组织辖区内考生完成高考事项。按照相关规定,新区对考生资格、考生资料进行了审核,并依照有关规定对16名考生的考试费用进行了减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这五年,聚焦基础教育发展,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下大力、出实招,效果显著、成绩斐然。2018年,义教均衡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成为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区)之一;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近60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优质高中学校全覆盖,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通过多元化办学模式,快速提升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中小学办学质量,推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布局;大力开展“四个率先”教育惠民工程。
2018年金秋时分,贵安新区各大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掀起又一个“贵安游”的新高潮。据测算,2018年中秋小长假,新区共接待游客1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96万元。
依托良好自然生态,打造云漫湖、月亮湖、星月湖等公园,吸引周边省市和新区群众前来游玩,提升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农旅,平寨村见山望水、车田村风景如画……在山水相依中,美了环境、富了村民、留住了乡愁。烟花三月、落英缤纷,新区的万亩樱花园成为了朋友圈中转载的“明星”。空中看,粉色祥云罩贵安;花中游,人头攒动赞盛景。
2018年8月,位于贵安新区湖潮乡星河社区的下坝回迁安置点异常热闹,来自新民村、下坝村等村的809户搬迁户从年初起便陆续进行了回迁安置选房,截至8月31日,已开始第三批次安置户选房。
群众的笑脸是检验发展效果的最好标准。
这五年来,贵安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全领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品质。按照构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建设14个新型生态智慧社区,让更多新区群众感受到了“三变”带来的幸福。贵安综保区(电子园)免税商场,进口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公道,足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舌尖上的世界”。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驰骋花溪大学城校园,迎新跑、健步走等活动,绘就了新区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篇。
城乡统筹发展,是集约化发展中重要的体现部分。设立五年来,贵安新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实施非搬迁型50个行政村、170个自然村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要素供应、社会保障全面融合。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推进“三变”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基层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