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产业孤岛”到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从经济体制改革“一马当先”到全面深化改革“万马奔腾”,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26年来,绵阳高新区风雨兼程。
2017年,绵阳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9亿元,为1992年的3109倍,年均增长51.3%,为2000年的7倍,在全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百强榜中排名第77位。
“26年来,绵阳高新区人用勤劳与智慧、激情与拼搏、心血与汗水,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胜利。”绵阳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话语铿锵,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的西部一流高新技术园区,正从蓝图变成现实。
党建引领统筹 激活产业发展引擎
2018年11月,绵阳高新区宣布携手蚂蚁金服,共同打造西部地区首条科技数字化智能示范街。这也是绵阳高新区党建引领建设智慧街区的创新之作。
对于国家高新区而言,通过改革开放落地,产业项目无疑是其发展的生命力,而“软环境”则是产业发展的“硬支撑”。围绕“软环境”建设,绵阳高新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统筹“人财物”等各类服务资源,在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苦练“内功”。
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党工委委员为常务副指挥长的建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指挥部,采取领导“挂帅”,指挥部“统领”,督查“跟进”等方式,强力推进科技城集中发展园区内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行“项目专员”制度,每个重大项目,落实1名全职干部,全方位、无缝隙地跟踪服务,提供项目签约履约、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三位一体”的“保姆式”服务,全面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跟踪项目早落地,为项目的引进、建设、投产等全过程提供“零距离”服务,力求让园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越来越稳、“顶梁柱”越来越强。
京东方项目签约以来,绵阳高新区为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在工商注册、立项、环评、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靠前服务,实现京东方项目1个工作日办结工商注册,3个工作日出具用地范围图,1个月完成征地拆迁,创造了京东方历史上环评速度、国家政策获批速度两项业内第一。
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截至目前,“建设者之家”已经为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中国五冶集团等建设单位和京东方、华正电子等生产企业2万余名务工人员提供了服务。
多轮产业政策“加持”,让绵阳高新区产业“多点开花”。目前,绵阳高新区已形成了以京东方、长虹、维谛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中国重汽、新晨动力、川汽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西磁磁电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成为成德绵经济带上一座“创新”新城。
厚植创新沃土 助推发展提挡增速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的天然使命,而“创新”则是写入高新区骨子里的“先天基因”。近年来,绵阳高新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以特色园区、服务体系、成果转化建设为核心,为加快实现园区经济总量大、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生活环境佳注入了“科技活水”。
“多亏了融鑫孵化器的扶持,工作人员不仅帮我们对接各种资源、开拓业务,甚至直接帮我们梳理优化流程,手把手教我们企业管理。”四川讯视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俊江说。
陈俊江口中的融鑫孵化器是绵阳高新区众多孵化器的代表之一。对“高”与“新”的研发热情,不只是企业层面,整个园区都以一个“大孵化器”的格局来打造。近年来,绵阳高新区积极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孵化载体建设,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高新孵化路子,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入驻前帮创业者判断项目价值,开始孵化后为企业输入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企业对接各种社会关系、资金、市场以及提供生产、技术、产品升级支持,实施“一企一专员”服务机制,为不同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体系,这是融鑫孵化器吸引创业者和项目不断入驻的秘诀——“全链条”服务。
通过对民营孵化器的扶持和企业孵化的产业化运营,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业破土而出,并在孵化器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园区现有15个孵化载体,其中,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孵化载体占70%以上,孵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全年新增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4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2家;孵化器共新增入孵企业287家。全国首创的“税鑫融”财税资综合智能服务平台运行平稳,已入驻企业超过354家,财政补贴平台服务费157.92万元,银行累计放贷1200多万元。
推动转型升级 打造产城融合高地
近年来,绵阳高新区始终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快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改造提升,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城市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红利”进一步得到释放。
绵阳高新区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培育新产业增长极提供战略机遇。根据规划,园区将以汽车博览园为核心,推进汽车贸易和服务产业;以创业服务中心和电商产业园为核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以108国道沿线为依托,重点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会展中心、银花湖为重点,着力发展会展经济和健康养老产业。
增进民生福祉 书写温暖幸福答卷
作为一项生态工程,草溪河综合整治项目融合了“清溪筑景、乐水融城”的发展理念,包括河道防洪、水质治理、景观提升及人居活动服务系统设置。据了解,该项目将于2020年全部完工,届时,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健康廊道将承载起绵阳高新区群众崭新的幸福生活。
2018年,绵阳高新区承担省级民生项目共7个大项40个小项。截至2018年11月底,37个小项都按时间节点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余3个小项正持续推进中,可确保在时限内完成。市级民生项目共6个大项11个小项。截至目前,11个小项都已按时间节点完成或超额完成。民生投入不断增多,10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2278.53万元;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2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10人……这一组数据背后,映射出的是绵阳高新区逐步走高的“幸福指数”。
走进新时代,立足新起点,绵阳高新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矢志不渝的执着,保持永不止步的进取,保持敢于担当的勇毅,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保持求真务实的笃行,加速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贡献高新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