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州埇桥区: 2018年33项民生工程圆满“交卷”

2019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2018年,埇桥区聚焦“七有”目标,紧紧围绕扶贫工作、“三农”工作、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其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精准调度,狠抓落实,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累计支出28.94亿元,33项民生工程圆满“交卷”,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扶贫项目精准落实落地。872万元党建引领扶贫资金全部拨付、支出到位,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开展。68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资金1800万元,累计实现收益2963.42万元。新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415.653公里,完成县乡公路大中修74公里,建立路长制和乡村道路专管员等制度,农村道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改造农村危房5372户。29处规模水厂、改扩建、管网延伸工程已完工通水,解决70个行政村56.7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351”保障兜底60146人次,“180”补充96206人次。2410人享受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210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39名残疾儿童发放假肢和矫形器, 52名残疾儿童适配评估辅助器具。完成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1424件。

二是“三农”项目助力天蓝地绿。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百日攻坚”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清扫、收集、转运市场化运营全覆盖,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户厕改造开工30947户,竣工25357户;建设水冲式公厕3602个。完成14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2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升级。14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综合完成率85%以上。承保农作物349.37万亩、养殖业承保能繁母猪53918头,累计支付农业保险理赔资金10223.13万元,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提高农业、农民抗风险的能力。

三是创业就业项目实现就近就地。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307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完成技能脱贫培训1341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140人、新技工系统培养248人、退役士兵培训509人、新型农民培训7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5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94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00个,安置272人。促进困难人员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四是社会保障项目政府兜劳兜实。3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签约50.7万,其中有偿签约22万人、有偿签约高血压病4.5万人,有偿签约糖尿病2.2万人。保障农村低保72864人、农村五保6882人、孤儿721人,救助生活无着人员472人次,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20090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费14347人,实行动态管理,应助尽助;城乡医疗序时救助102007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385.47万人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20187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55.27万人,发放养老金29291.88万元;补助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40936人;完成免费婚检18868人,免疫接种50.8剂次,补助计生特扶对象727人。与此同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5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7人,儿科医师转岗培训1人,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1人。

五是教育文化项目学有所育所教。12所新建幼儿园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资助困难幼儿2790人次,开展幼儿教师培训341人次;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14524.41万元,193362名城乡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补助8452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73362平方米;资助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468人次;另外,30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开展送戏下乡336场,放映电影3906场,开展各类体育活动174场,为农家书屋更新图书31284册,建成95家数字农家书屋。

六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补齐短板。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方河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1处,面积2100亩,建成4个标准化秸秆收储点,建成2处商品化饲料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全年秸秆综禁实现“零火点”。建成13个农产品食品安全快检室。完成32家“三品一标”认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000套,基本建成378套;完成1个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面积2.4万平方米,240户小区居民受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