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领跑者的姿态——湖南湘江新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9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华夏经纬网

新区本土企业天仪研究院预计2020年实现年产百颗卫星。

2019年铺排重大产业项目299个,年度投资占比达82%;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产业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项目86个;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55个……与大自然向寒冬迈进的脚步相反,在湖南长沙,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春意已喷薄而出!

■王晗刘武

2019年1月20日,湖南现代制造业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录的日子。

这天,随着省委书记杜家毫一声令下,在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等省领导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共同见证下,总投资千亿元、年产值千亿元的“巨无霸”项目——中联智慧产业园,在湖南湘江新区正式启动。

它的意义,不止于整合了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板块构成的产业链达产后形成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经济数据,更在于国内乃至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品种最齐全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综合产业基地诞生于湖南。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全国定下的首要重点任务。

中联智慧产业园的落地,既是湖南湘江新区以“开放崛起,创新引领”为发力点,向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的生动诠释,也吹响了长沙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冲锋号角,迎来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的“开门红”。

湖南湘江新区何以吸引中联?一个数据可以回答:近三年,新区GDP年均增长11.2%,持续领跑全省!

回望来时路,新动能异军突起、传统动能除旧注新,“领跑者”“高质量发展”成为印刻在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轨迹上最醒目、最生动的热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总能先行一步的湖南湘江新区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对标新发展理念,转型创新、实干善为,以领跑者的气概探索改革先行新经验,以领跑者的手笔书写开放共赢新篇章,以领跑者的姿态写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领跑者的脉动

项目建设锻造产业发展“筋骨”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打造“三区一高地”,这个三年多前震撼人心的战略定位,在此时看来,正在逐渐转化为奋斗的收获和喜悦。

2018年10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在专题调度湖南湘江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时,要求新区“集中力量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打造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当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领跑者,对于行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湖南湘江新区而言,是一份格外厚重的期待,意味着新区发展要有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高定位。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对标找差、固优补短。

2018年,在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五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三大现代服务业“5+3”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新区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统筹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发展思路,产业发展的“路径图”徐徐展开。

“一体”就是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区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两翼”,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新区发展两翼,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三个走在前列”,即确保湖南湘江新区在长沙担当省会责任中走在前列,在“产业项目建设年”中走在前列,在“三大变革”中走在前列。

重大产业项目,是支撑湖南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新区秉承项目为王、产业为中、人才为本,连续推出起航周、奋进月、攻坚季、蝶变年等多个重大主题活动,推行重大项目领导联点制、重大招商项目首席责任制度、新兴优势产业链链长制“三制联动”。

伟创力、中国长城、杉杉能源、腾讯、京东、百度、大陆集团、博世等产业巨头纷至沓来。新区2018年共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7个,总投资达1265亿元。

数据亮眼,信心十足!一个个产业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在新区被创造、被刷新,也催化着这块土地的蝶变。

一家超百亿美元企业的开工宣示龙头的力量:伟创力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从4月开工到6月底完工,再到第一台手机下线,仅用了86天,日产手机6万台,带动整个长沙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发展。

一个废弃矿坑的深刻变化诠释创新驱动的引力:建于百米深坑之上的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被誉为“世界九大最难施工项目之一”,随着其主体钢结构工程顺利封顶,今年底开园后将拉动长沙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一场亿级传播量的盛会彰显未来产业的魅力:2018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上,开园不到半年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向全球展示新区在人工智能产业赛道上的领跑身影。

一张产业蓝图的出炉映照目标可期的愿景:新近发布的《湖南湘江新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透露,到2020年,新区有望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超过3万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主要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一边是重大产业项目的密集落地,一边是产业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

“新区的产业布局就是要从‘微笑曲线’中比较低端的产业转向两侧的中高端产业,也可以说是从低效益向中高效益迈进。”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迎春用“微笑曲线”打了个生动的比喻。

到2020年,新区将基本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两个500亿元产业集群。

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奋发新作为。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正在湖南湘江新区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领跑者的气魄

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开花结果”

GDP突破2000亿元之后的发展之路怎么走?如何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这两个问题看似无形,实则意义深远。由此展开的思考与实践,始终回响在湖南湘江新区2018年的发展征途中。

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必须从更高的站位谋篇布局,以解放思想领先推动改革创新领先,在响应国家战略、抢抓时代机遇中提升区域能级。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区的改革创新首先从推动效能变革着手。

“没想到,不到1小时就完成备案了!”长沙恒德卓伯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报建经理李建军在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完成现场备案后,感慨地说。

伴随理念变化的是改革不断深化,是湖南湘江新区体制机制的日趋完善,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要素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极大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大力实施“两集中三到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在线办结”,率先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施工图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投资房建类、市政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提速25%、40%以上,81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0%覆盖。

——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金融机构向金融中心聚集,积极争取全国科技普惠金融试点,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科技普惠金融中心。

——推进土地供给改革。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制定《湖南湘江新区产业用地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实施细则,开展差别化土地供应方式改革。

——推进知识产权改革。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精心打造知识产权“一窗一库三平台”。成立湖南首家知识产权法庭,推动成立互联网法庭。上线运行湘江新区专利大数据平台,涵盖13个产业、近1400万条专利数据。

改革创新开花结果,政策吸虹效应显现。

2018年,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湖南金融中心、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梅溪湖医疗健康城等片区累计完成年度投资近200亿元,为科技研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优质承载平台。湘江基金小镇已入驻金融机构262家,基金管理规模达2024亿元,通过打造“基金+基地”“资本+招商”的服务模式,打通产业上下游资金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促推新区产业生态聚集区的发展。目前,新区产业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近150个。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对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也不可或缺。”詹纯新坦言,选择将智慧产业园落户新区,正是看中它与生俱来的改革创新基因和产业发展前景,给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大的信心。

从优势的经济主场到强力的项目聚集,从给力的政策扶持到完善的服务配套,湖南湘江新区产业新力量不断聚合。

领跑者的担当

统筹融合构建兴业“大舞台”

当今世界,唯有区域一体化才能筑就未来大都市。

新常态,需要大担当。构建统筹融合新优势,成为湖南湘江新区当好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战略支撑。

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发展的“试金石”,湖南湘江新区近年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源要素分配、政策支持、行政审批上全力为区(市)、园区做好服务,以优化服务的意识和作为促进统筹融合发展。

一方面向国家、省市争取更多改革先行先试试点和政策,以先行先试的发展优势促进统筹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新区财政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投入,发挥新区产业基金作用,服务新区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招商引资,推进新区与3个区市、5个园区结成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以资金和基金的纽带作用来促统融。

岁末年初,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岳麓高新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建设势头不减,动力十足。

2018年12月28日,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在湖南湘江新区试运行,标志着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园区测试到开放道路示范应用迈出了坚实一步。智慧公交与此前亮相的智能重卡、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环卫车,组成了一个浓缩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精华的智能车队,令业内啧啧称赞。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的建设,是湖南湘江新区瞄准新兴产业的精彩缩影。

目前,以测试区为核心的“湘江智谷”,已经聚集了来自区域内各园区的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联重科、京东无人车、三一集团、北汽、智慧畅行、桑德集团、速腾、纳雷科技等具有重大技术创新和较大产业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关联企业347家,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联盟”、湘江人工智能学院。

人才、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形成的“磁场”,正在加快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形成。一个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呼之欲出。

“企业发展中有什么困惑和问题,我们可以帮忙做些什么?”

“能够现场解决的立刻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我们会提出建议,回去迅速统筹协调解决。企业需要帮助,我们随叫随到!”

带着企情记录册,登门走访、热切交流、帮解难题。从企业车间到项目建设现场,这个冬天,一群“店小二”奔波的身影,肩负“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的重任,帮解企业发展难题,把“政策包”送到心坎。湖南湘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土地一片浓浓暖意。

长沙市“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誓师大会之后,新区迅速成立帮扶小组,除了纳入全市行动的627家企业,还按照“特色错位”“拾遗补缺”原则,遴选新增100家创新型小巨人企业,领导领衔、按周摸排、分月调度、一年考评,形成了从招商、建设、投产、运营为一体的全周期项目企业服务链。

帮扶大行动,新区与区(市)、园区、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强有力的政策援引,彰显区域加速发展的决心,传递支持项目建设、企业成长的诚心,激发产业集聚的信心。

产业的升级,也正在带动城区功能的完善。在长沙人看来,曾经“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的日子已成为历史。

梅溪湖昔日的葡萄园变身高品质的国际新城,洋湖的阡陌农田里长出活力四射的总部经济区,还有金融商贾云集的滨江商务新城、文旅项目扎堆的大王山旅游度假区……

走马湖南湘江新区,一座座高品质新城傲然屹立,以产业为引导的各大片区生机勃勃,奋进的足音急切、铿锵;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储备潜能、集聚后劲,挺起新一轮跨越赶超的脊梁。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表示,2019年,新区将紧盯世界500强企业、紧盯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紧盯投资10亿元以上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项目,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状态,当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排头兵。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领潮领跑的湖南湘江新区,必将迎来满树繁花的明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