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魅力凉都等你来 ——2018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综述

2019年01月21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

如果对我市2018年的关键词作一个盘点,“旅游”显然不可或缺。

这是一串闪烁亮点、牵动人心的2018旅游数字——

据初步测算,2018年全年预计接待游客4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50%以上……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一个事实:我市坚持把山地旅游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加快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打响了“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和“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品牌,促使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抓顶层设计,做全域旅游空间构筑

我市着眼于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新要求,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紧抓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旅游规划引领和资源保护与开发,推动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有序,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

去年,我市研究出台《六盘水市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县、景区三级应急专班,将旅游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着力建立健全适应“井喷”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立足全市区位优势、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和现实基础,编制了《六盘水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和《六盘水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北盘江流域旅游开发建设策划、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成功在盘州市举办全市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盘州中央森林公园、“三线”文化主题园、哒啦仙谷九峰刺梨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盘州市做好2018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项目建设,丰富全域旅游发展业态

2018年,我市继续加快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实施省“旅游1+5个100工程”项目建设101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7.03亿元,累计新推出北盘江游轮,野玉海低空飞行、小火车等新业态、新项目27个,并按照4A级和省级度假区标准,完成12个重点景区“一景区一提级方案”的起草。野玉海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省推荐上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廻龙溪、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梅花山景区、百车河景区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

配套设施建设是景区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市2018年旅游建设的重头戏。“金彩盘州”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中心城区双水和梅花山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牂牁江打那客运索道、老王山客运索道、韭菜坪景区海嘎索道等索道建设,积极打造“索道”之都;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70座,累计完成投资7700万元;加快推进六枝至黄果树、西嘎至毛口、鸡场至营盘、木月旅游扶贫产业公路4条旅游公路建设,我市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景区不断趋向成熟。

景区项目建设需要资金作为支撑。六枝特区牂牁江旅游扶贫项目和“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悠然山居乌蒙康养小镇建设项目列入全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推荐名单;水城国家杜鹃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和野玉海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增补项目储备库;娘娘山和廻龙溪温泉被纳入全省10大高端温泉名录……

抓宣传营销,开拓全域旅游发展市场

2018年11月,贵州省2018冬季度假旅游推介活动走进上海,六盘水市作了“4+6”冬季旅游产品推介及线路发布。12月,贵州水城冬约旅游推介会走进南宁和长沙,再次向外界发出诚挚的邀约。

去年,我市围绕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重点客源地,开展系列夏季和冬季旅游营销活动,完成30余个重点客源地旅游推介,推出精品线路和旅游优惠政策,通过旅游推介活动不断拓宽旅游市场。

为了吸引游客,我市采取实施入境和国内旅游奖励政策的方式,对旅行社组织游客入境旅游分类别进行奖励,同时向对口帮扶贵州的城市、其余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居民实行门票优惠,大力培育我市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地接市场,出台针对六盘水本地人的旅游优惠措施,激发内生需求动力。

旅游推介、促销活动是我市打开旅游市场、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却不是唯一方式。

2018年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第六届凉都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凉都·生态水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第二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2018“翱翔贵州·国际滑翔伞”邀请赛暨第六届牂牁江国际滑翔伞特技大赛、彝族火把节等活动赛事,不断打响凉都品牌,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奔向凉都。

我市还研发上线“玩转六盘水”智慧旅游APP,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及语音导游等内容,目前入驻商家76家,下载用户近2.2万人。另外,成功与广之旅、上海春秋旅行社、贵州国旅等国内知名旅行商合作,通过其推广销售路径植入我市旅游景区、精品线路,并合作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和专场推介会,吸引团队游客前来。

在2018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牂牁江国际滑翔伞大赛还入选了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中国凉都”还荣获2018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评选的“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康养胜地品牌越打越响,中国凉都名片越擦越亮。

抓品质提升,优化全域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品牌的塑造,离不开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优质的旅游服务。为优化旅游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游客需求,我市以服务质量规范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个性化,进一步强化行业培训,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

我市以游客满意为抓手,积极联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检查,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加强综合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着力优化旅游服务发展环境。去年,市县累计组织开展旅游综合检查61次、检查企业134家次、发现问题400余条,整改完成93%,有效保障了旅游市场的安全稳定、规范有序。

同时,加强行业指导,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质量等级评定,提升企业品质。去年,盘州市竹园溪民宿在2018年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上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全市新增甲级乡村旅游村寨2个(达6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3个(达8家)、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2个(达7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达18家),全市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日益健全。

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我市还实施精准培训优化人才培育,制定《六盘水市全域旅游万人大培训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对一线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等窗口行业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着力解决主动服务观念不强、服务技能弱、服务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为旅游服务培养一支合格的队伍。

抓共建共享,助推旅游扶贫精准发力

“因为挨着梅花山景区,农家乐的客源一点也不愁,生意很不错。”钟山区西宁社区龙贵地村村民王金超,以前长期在江苏打工,2016年听闻梅花山滑雪场即将建成开业,他便回家开起了农家乐,如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统计,去年钟山区旅游业带动就业1968人,通过旅游扶贫带动5668名贫困户增收。随着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像王金超一样吃上“旅游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去年,我市积极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贫、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旅游资源开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商品扶贫等9大工程,打造旅游扶贫典型示范,按照“搬迁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脱贫一批群众”的思路,在野玉海、梅花山、落别、百车河等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娘娘山“三变+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并在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作为经验典型推广。

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六盘水紧紧围绕“旅游+”的发展思路,把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密集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共享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目前,全市已录入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8万人,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带动4.7万贫困人口受益,其中A级景区带动14858人增收,乡村旅游带动26841人增收,越来越多群众正在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红利”。

如今,凉都的旅游发展日益向好,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景区建设不断成熟,凉都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旅游发展红利惠及越来越多的人,六盘水正以其得天独厚的秀丽风光及风情万种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宾客接踵而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