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加有力的人才政策,在技术路线选择、经费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赋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领军人才更多自主权。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工匠人才培养,增强人力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就贵安新区而言,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用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等试点,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高层次人才、留下大学生;以专业化、主题式商业一条街等形式聚集工商业者;充分利用新区独特的环境优势,配置高端教育、医疗等资源,营造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人到新区居住。
省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潘学军
创新培养人才机制 建设人才聚集基地
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苹果、腾讯数据中心的落户,充分显示出贵安新区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已是一个关键核心区。可要充分发挥出贵安新区的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聚集基地的建设。
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人才。那么,如何聚拢人才、聚集人气。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人才提供优质合理的发展平台,无论他们以前在哪里、来自哪里,但现在都到贵安新区创业干事,那么就一定要向他们提供优质环境,吸引他们落户扎根,让创业者真正感受到贵安新区的诚意,帮助他们发挥自身长处,从而推动贵安新区建设发展。同时,要用心和用情处理好互相之间的合作关系,健全合理待遇政策,这样才能把创业者留下来,让他们把贵安新区当成自己的家而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不断培养创新人才才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现有9所高校、15万师生,在此集中了众多年轻人的智慧,贵安新区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并合理将它运用起来,采取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方式,集中培训、互联互通,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除此之外,让有丰富经验的创业者和企业先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再通过优秀人才带动在校学生创新创业,从而使实习平台和就业链条相互促进,促使更多人扎根贵安新区。
省人大代表、贵阳学院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杨允仙
提供优质教育 吸纳留住人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既是百年大计,也是当下贵安新区聚人气、聚商机、聚创新创业要素的现实抓手。
5年来,贵安新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随着贵安新区的发展,今后将有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聚集。人才是立根之本,只有拿出更多软环境和其他地区比,才能把人才吸引到贵安新区。对高层次人才来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吸纳和留住人才。好政策不仅有助于贵安新区引人留人,也将改善投资软环境,增强贵安新区招商引资吸引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同时,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群众就近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应对就学需求的增加、推动教育与城市融合发展,这也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贵安新区在下一步工作中,大力推动教育、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建设,优化规划设计,在推动贵安新区教育事业由现代化向国际化转型的同时,可进一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户,把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教育城市品牌打响、擦亮,吸引更多的人集聚扎根。
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兴义一中教科处主任:刘婷婷
深化开放办学 吸引人才落户
教育强则城市强,教育兴则城市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支持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目前9所高校入驻,15万师生齐聚,已然成为朝气蓬勃、人才聚集的学府之地。高校聚集、人才集中,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可充分利用智力“集核”优势,加快推进校地合作,深化开放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吸引人才落户。
今后,希望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抢抓重要机遇,借助高校聚集、人才集中、智力和科技汇集等多项优势,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校区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双创”能力,把花溪大学城打造成为“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为贵安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校企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时,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发展优势,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实现高校之间资源共享;高校之间可以广泛交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力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推进我省教育科研成果转化。
省政协委员,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华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克岩
选准产业定位 聚集贵安人气
省委提出“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的重要指示要求,为贵安新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贵安新区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优化升级,同时还要结合贵安新区自身实际,选准产业定位,补短板、强弱项、聚人气。
有产业发展的地方才能聚集更多人气。贵安新区城市建设属于更大规模和范围的城市化建设,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与城镇建设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结关系,如果只有城市化发展而没有产业发展,那么城镇建设势必是单一的,那也只能形成空型化小城镇,所以贵安新区必须要做到有产业支撑和支持。
如何做到有产业支撑和支持,我认为贵安新区首先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准产业定位,在此过程中,不能抛开和摆脱全球化这个大背景。全球化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区域化、全国化的一种分工方式,要在其中找到自身优势,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建城市、聚人气。
另外,贵安新区应将整体融入到贵州省大环境中来观察,产业的选择首先应该研究自身和贵阳市的关系,两者之间是怎样的产业互动形式?要主动思考,理清同城化与竞争发展、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对贵安新区来说,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也对贵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提出了更高要求。
省政协委员、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 舒
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力度 让流动人口变常住人口
贵安新区设立5年来,无论是惊人的发展速度还是高规格的规划建设都让人叹为观止。如今,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9所高校入驻,15万师生齐聚,无形中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但多是流动人口,这一点要有清醒认识。
那如何让流动人口变常住人口?我认为贵安新区可以加大企业和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高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因为贵安新区是贵州大数据最集中的核心地区,非常需要高层次人才入驻。
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同时,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还可以努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孵化体系,建立涵盖“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创业大赛和创业服务”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创业街区、创业园区,形成体系健全、协调发展、服务完善的创新创业发展新格局,以此吸引更多省外人士前来就业创业。
另外,贵安新区还可以大力实施城市美化、靓化、绿化工程,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数“智”城管、公共信息、智能出行等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可以搭建产学研一体化集成平台,大力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全面提升科技研发、技术转化、联合创新能力,让城市美起来、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产业兴起来、双创干起来。
省政协委员、安顺市平坝区第二中学教导主任:韦秋艳
围绕师生需求 营造宜居环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比较关注贵安新区教育方面的工作。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就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积极调整优化布局,着力引进北师大、北大培文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未来,我希望贵安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此实现聚人气的目标。具体来讲,贵安新区可以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及运动场改造工程,加快打造优质教育示范区和教育惠民先行区。
同时,我认为贵安新区可以紧盯花溪大学城各高校师生,从“以人为核心”的角度思考,围绕师生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就业需求,将师生与企业串联起来,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另外,贵安新区还可以以广阔的产业平台吸引创业就业者、以宜居的居住空间吸引居住者、以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吸引观光者;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高层次人才、留下大学生;以专业化、主题式商业一条街等形式聚集工商业工作者;充分利用新区独特的环境优势,配置高端教育、医疗等资源,营造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人到新区居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