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中村”动迁的北蔡探索

2019年02月0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时报

  如何在“城中村”改造动迁中确保群众既得利益不减少、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不降低、确保先签约的群众先获利,北蔡镇做出了成功探索。

  2018年12月25日,北蔡镇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体土地房屋协议置换签约第一天,签约居民按照各自的签约号码进入签约现场,选房、打印协议、确认签字。

  住在莲东街上的88岁老人王惠凤,也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协议书上签了字。“我们很早就来排队取号了,先签的可以先选房啊。”老人的家属告诉记者,“这次安置基地的小区品质不错,6层楼的房子也有电梯,大家都挺满意的。”

  从去年11月30日至今年1月23日,45天时间里,北蔡老集镇“城中村”项目国有土地房屋和集体土地房屋签约率分别达到了98.3%和90.9%。

  在圆满完成既定目标的背后,是北蔡镇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将近一年的努力。

  党支部建在征收基地上

  征收动迁基地上成立临时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推动地块改造工作,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此次北蔡“城中村”改造地块位于北蔡镇中心区域,是北蔡的老集镇,地跨白莲泾南北两侧,地块面积393亩,涉及虹南、香花、和平3个居民区。

  走进“城中村”,低矮老旧的房屋相互紧挨着连成片,中间的虹桥南街、虹桥北街最多只有一辆小轿车的宽度,一些更窄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行,被居民们戏称为“一线天”。

  北蔡镇城建中心主任魏任泳介绍,该地块共有916处产权建筑,涉及2000多户居民及20多家单位,土地性质包括了国有和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上有成套与非成套房屋、二级旧里等,集体土地上有农民自建房,也有落实政策的房屋。动迁总量创北蔡镇之最,也是目前新区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地块,动迁难度也是北蔡历来最高的。“因为动迁过程中所有的类型以及所有的难题,这里几乎都遇到了。”

  面对这块城市改造中的“硬骨头”,北蔡镇于去年11月12日召开“城中村”改造项目动员会,要求严格遵守“全公开、全阳光、全透明”的动迁原则,严把既定口径,积极履行各自职责。北蔡镇党委书记蔡永强和镇长胡俊生分别作为南北两处改造征收组的负责人,统筹协调各种资源,举全镇之力推动“城中村”改造。

  征收动迁基地上,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设立了党建联建会商室、工作谈心室。临时党支部分别与两家征收事务所、3个被征收范围内的居民区党组织、10家被征收企业签署了党建联建备忘录以及党员承诺书,倡导党员在征收过程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临时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推动地块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动迁征收氛围,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征收队伍,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蔡永强说。

  带头签约是光荣使命

  动迁改造中涉及的党员主动亮身份,积极带头签约履约,还不忘做好“老娘舅”的角色。

  攻坚克难,需要党员带头,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据了解,此次北蔡“城中村”改造征收中,共涉及党员人数127人。

  在“城中村”改造动迁征收工作党建联建工作党员签约仪式上,虹南居委会主任赵虹慧作为涉及动迁的党员之一,第一个在承诺书上庄重签名,其他党员也纷纷签字承诺“六带头”:带头签约履约、带头协助签约、带头积极宣传、带头联系群众、带头主动配合、带头纠错监督,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

  家住莲东路的徐海珍,院子的南面就是白莲泾,冬日里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院子里。退休后住在自家“河景房”里的徐海珍,时常和老伴在庭院里晒晒太阳,或是侍弄侍弄大门边的两棵金桔树。

  1月16日,徐海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7日就搬家交房了。“以后就没有这小院子了,搬走以后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这些老人还是蛮难的。而这里的花草树木、邻里间闲话家常,都将变成回忆里的一部分了。”

  不过,“虽然有些不舍,但毕竟这里的环境与北蔡、浦东新区的发展已经格格不入。同时,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应该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带头签约履约,是一份光荣的使命。”徐海珍说。

  不仅带头签约,不少党员还积极做好“老娘舅”的角色。

  北蔡镇北华公司经理金春的岳父家的两层楼门面房,就位于虹桥南街街口。一楼两间的门面屋已出租近20年,两名租户早与金春一家成为了朋友。当得知老集镇征收的消息后,金春将原本为了出租而打通的墙壁重新填补上,并清退了租户。

  老人非常不理解金春的做法,不仅平白损失一年10多万元的租金,还另补贴给租户3个月的租金。“老人难免会顾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但好在我多次跟他们解释,老房子安全系数低、隐患多,同时征收政策公开透明没什么可纠缠的,而且早签早选房,渐渐地他们也能理解了。”金春说。

  对于北蔡镇党委、政府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城中村”的改造同样是一份责任。

  在项目实质性启动签约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天下午下班后,到征收基地现场指挥协调。北蔡镇还将班子成员、社区党委书记等16名处级干部,以及抽调的各职能办公室、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各条线后备干部、3个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等,共组成10个工作组分别到征收基地,支持两个征收事务所开展工作。

  在短短45天的签约时间里,工作组成员放弃业余时间,全力支持“城中村”征收改造。魏任泳连续工作,出现了身体不适,但休息两三天后,就又回到了征收基地。

  “不用担心他不拼,只是担心他太拼。”这是同事们对魏任泳的评价,但魏任泳认为,努力的远不止他一个,正是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为居民耐心解心结

  “城中村”动迁征收改造量大面广,不仅需要积极宣传相关政策,还要针对不同居民的实际情况,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服务。

  78岁的顾阿婆在“城中村”居住了40年,2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承载了她几十年的记忆,让她实在难以割舍与这块土地的感情。但是家住二楼的她腿脚不便,老房子楼梯又陡峭,使独居的她生活雪上加霜。

  香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璨瑜告诉记者,许多老人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他们就一次次的上门做思想工作,耐心开导他们。“不少老人听了我们的解释后,都会慢慢释怀,相信他们到了新环境也可以交到新朋友。”

  “香花居民区党总支和动迁征收组的工作人员给我耐心解释拆迁情况,又帮我再三地核实,他们忙前忙后,又辛苦又热情。”顾阿婆对社区的细致工作赞不绝口,“我是第一天、第一个去签的,这么多新房子凭我挑,以后也不用担心爬楼摔倒了。”

  由于每家每户想法不同,难免对政策形成各自不同的解读,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为居民答疑解惑,确保动迁居民的民心稳定。

  北蔡镇城建中心的朱剑欧这次恰好也是本次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对象之一,他不仅在第一天就完成了签约,还担负起向居民宣传引导的任务。周边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如果在签约上有疑问,他都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并且乐意当“老娘舅”为一些家庭进行内部矛盾调解。

  一户居民因两个儿子对回迁房签谁名字争执不休,家中女儿们因为想维护父亲的权利,想法也不一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朱剑欧找到双方当事人沟通,并运用专业知识为双方解答疑问。最后,让这家人解开心结,完成了签约手续并顺利搬迁。

  不仅仅是家庭矛盾,花草树木的处置也会影响到居民签约的意向。和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士卫,就为爱树的居民王桂芳解决了心头难题。

  在王桂芳家中的小庭院里,有一株百年蜡梅,这株蜡梅已被列入上海市古树保护名录中。多年来,王桂芳一家一直细心呵护着这株蜡梅。房屋征收后,这株蜡梅难免要重新处置。为此,王桂芳没少想办法,但都行不通,她家的签约便一直拖着。

  当吴士卫了解到王桂芳家没有签约的唯一原因,是无法妥善安置这株蜡梅后,他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在经过多次商谈,确定了保护措施后,王桂芳欣然同意签约。

  坚持“阳光”下的征收

  一系列“阳光”公开操作,成为此次北蔡镇“城中村”改造征收顺利实施的基石。

  为加强动迁征收公开力度,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从去年3月份开始,征收工作人员就开始入户调查,摸清、摸透征收基地居民的实际情况。

  同时,借鉴外区经验,采取了包括被征收户人口清、社会关系清、安置标准及要求清,房屋面积清、权证清,经办人员和街镇(居村委)工作情况清等在内的“十清工作法”,形成一户一方案。为此,大半年里,白天调查、晚上汇总信息就成了征收工作人员每天固定的节奏。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中村’里人员结构复杂,每户人家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只有将所有情况调查清楚,‘阳光’征收才会有基础,签约才能顺利推进。”浦东新区第一征收事务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居民有疑问或公示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在进行调查确认后对公示的内容再修正,并补充公示,保证公示的内容是正确有效的,从而保障征收的公开公平公正。

  为保证政策公开透明能落到实处,程序上,北蔡镇采用了审计前置的办法,让每份征收协议的内容在签约前通过审计,保证协议内容不存在任何瑕疵;技术上,将动迁补偿的相关办法编成程序,每户居民经过认定的信息和评估的内容输入电脑后,就会自动生成一份征收协议,还保证了政策的严肃性。

  住在莲园路上的梅先生按照动迁政策,电脑上显示只能置换1套房屋,离他两套房屋的心里预期就差了0.04平方米的面积,为此,梅先生一时想不通。虹南居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曹建荣知道情况后,和工作组一起上门,先后做了5次工作,分析利弊,耐心讲解这次动迁“全公开、全阳光、全透明”的原则和政策,最终梅先生按照政策完成了签约。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仅要有各种措施的保障,也需要每名工作人员的坚持。

  有一户居民通过关系,找到了在北蔡镇城建中心工作的奚激波,希望得到额外补偿,还多次来到中心和基地反复提出要求。奚激波顶住压力,多次为这名居民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并告诉对方如果给予额外补偿,对其他居民是不公正的。最终,使这名居民放弃了得到额外补偿的想法,达成了补偿安置协议。

  胡俊生认为,“城中村”改造根本上是为了老百姓得实惠,为北蔡的新一轮发展腾出空间,但也的确有一些居民受到之前动迁中存在问题的影响,总认为拖到最后或通过其他一些途径会得到一些额外的好处,再加上目前的高房价,导致了博弈心理。

  “这种博弈心理的消除会有一个阵痛期,但关键是要守住底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因为居民最关心的其实也是动迁补偿安置过程中是否合理、公正、公平。当公开公平公正成为一种大家认可的意识,形成一种氛围,征收改造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现实中博弈心理也会越来越少。”胡俊生表示。

  在今年浦东新区两会上,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大民生格局,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据了解,实施动迁后,“城中村”的居民将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城中村”地块将配合北蔡镇生态化、人文化、智能化和都市化宜居城市的目标,建设包括商办楼在内的多种设施,助力北蔡成为高品质、复合型城市发展示范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