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重庆两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作为国家级新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等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转、转中提质,经济发展呈现出“五快一好”的特点,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迈进。
金色的绽放 王维刚 摄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
2018年,两江新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提升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两手抓”,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2018年11月底,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的金康新能源智能工厂正式开始试运营,在这家工厂,金菓EV SF5的首批试制车也有望在今年三季度正式上市。自动化是金康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的关键词。工厂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电池PACK五大工艺车间,部署了总共1000多台机器人,整个生产线的焊接、涂胶、滚边、工位间输送、大件的上料均采用机器人实现,焊接、涂胶的自动化率为100%。
此外,金康工厂配备智能化物流中心,可以满足工厂汽车零部件的储运。高位立体仓库的使用极大开发了储存空间,信息化自动化的仓储物流管理,提高了仓储物流的有效和准确度。整个金康工厂设计了规范标准的物流通道,同样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和控制,提升了整个工厂物料及零部件集散的效率。
不止是金康,两江新范围内,包括长安、长安福特、力帆等企业也都在纷纷加大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来自两江新区的数据显示,目前长安已经有多款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金康新能源汽车也将在未来形成5万辆的产能。
在电子信息产业,京东方、美国康宁等20余家液晶面板产业配套企业的相继落户,完善了两江新区电子核心部件产业链条,促进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从笔电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终端的全产业生态链布局,同时将积极带动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液晶显示器、笔电、智能手机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除了传统支柱产业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十分亮眼。同样在去年11月底,零壹空间进行了OS-M运载火箭姿控动力系统鉴定量级力学环境试验。
最终,所有试验均正常完成,试验后产品外观和性能检查正常。此次试验的成果,为明年年初零壹空间首飞的OS-M运载火箭打下重要技术基础。“根据时间判断,如果OS-M首飞成功,零壹空间也会成为第一家成功发射入轨火箭的民营航天企业。”零壹空间工作人员表示。
对零壹空间来说,成为“第一”,已不是第一次。早在成立之时,它便是国内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2018年5月17日,零壹空间OS-X系列首型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
航空航天制造,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皇冠”,零壹空间在两江新区布局火箭基地,无疑给重庆装备制造业装上了“火箭发动机”,重庆航空航天产业有望借势起飞。
“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突破,也印证了两江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加速前行。”两江新区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2018年两江新区的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产值增长16.3%、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张坤琨 摄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2018年1月正式开园的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经成为全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主阵地。过去一年,该产业园吸引投资近500亿元,新增数字经济类企业超过850余家。
这其中既有猪八戒、海云数据等“老牌”企业,也有以中科云从、新科电子、软通动力等为代表的“新贵”。值得一提的是,中科云从在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了8倍,并且成为了行业独角兽。
另外,在龙兴,1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经启动建设,包括西北工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相继落地;在礼嘉,同样占地10平方公里的礼嘉智慧城也在有条不紊地谋划中,未来将成为智能智慧集聚区。
两江新区方面看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是创新的“集中地”,还能与自身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上游创新中心,两江新区同样在发力科技创新。国内首个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软通—华为云创新中心”、麻省实验室、汽车人机交互实验室……通过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圈,创新效应正随着一大批创新单位的落户在两江新区不断“发酵”。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投入100亿元,打造长江上游创新中心。
“在科技研发环节,两江新区正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国内开放合作等工作力度,引育各类研发平台,为创新发展储备动力。”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洁说。
据她介绍,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2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31个,极大提升了两江新区在科技研发上的实力。
在成果转化环节,通过优化布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孵化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布局技术转移平台,两江新区内市级以上孵化平台总数达到了33家,累计孵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110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两江新区的创新生态里,民营资本投资载体逐渐壮大。在政府的引导下,新区以政企合作模式,先后与腾讯、猪八戒网、赛伯乐、华龙网等7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双创载体,使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孵化器数量逐渐增多。
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效果图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去年12月,总投资10亿元的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开园并正式投用,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将围绕两江新区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聚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软件开发、汽车、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及绿色能源六大领域,实现国际国内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及应用能力企业的孵化与汇聚,形成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据统计,在2018年,包括中意投资促进中心、中以产业园、国际合作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先后搭建完成,极大促进了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其中,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核心承载区,两江新区累计中新合作签约项目49个、金额118亿美元,并在金融、航空、信息通信和物流等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产业方面,以保税港和果园港为主要载体的外向型经济也在全面开花。其中,“保税+跨境电商”完成交易额28亿元、增长1倍,占全市58%;“保税+总部经济”不断壮大,2018年新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托克集团,以及百安居、安通控股、北大荒等区域总部;“保税+跨境电商”势头强劲,全年完成交易额25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同期交易总额的57.82%。
在改革方面,两江新区从政务服务、开放平台、企业注册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发力推动内陆开放,区内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速形成。
去年7月,两江新区正式出台《两江新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项行动”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包括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动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等10项主要任务,以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持续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两江新区开放环境更加优化,也成功激发了辖区内的市场主体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两江新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410户,注册资本954.9亿元;新区市场主体累计达76286户,同比增长了27.42 %,注册资本10032.5亿元,同比增长了10.52%。
彩虹当空 叶红 摄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两江新区成为山清水秀美丽新区,两江新区出台了《两江新区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0年,两江新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构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计划》整合形成了“四个坚持”工程体系,共包括21项工程,计划到2020年,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00天,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1200平方公里)达到51%。
截止2018年12月,两江新区已完工城市绿化品质提升项目8个,完成绿地建设12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2.68亿元;在建城市绿化品质提升项目10个,在建绿地面积约216.8万平方米,投资约7.28亿元
同时,未来三年,两江新区直管区拟建设中小学33所,不乏重庆一中、重庆三中、重庆八中、巴蜀中学、西大附中、人民小学、巴蜀小学、耀中国际学校、美国IA高中、哈罗公学等一批名校,新增学位约9万个。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两江新区也在2018年1月出台了《智慧两江建设实施方案》。两江新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生活、智慧经济、智慧治理、智慧政务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
两江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两江新区先后引进了包括中煤科工、成都平伟科技、烽火科技、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巨头落户两江新区,投资金额达到16亿元,全面完善了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生态。
2019年,迈向新时代的两江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新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十项重点工作——“稳支柱、调结构、求创新、引项目、扩投资、增活力、提形象、重民生、防风险、强调度”,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稳住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比重,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发挥新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领头雁、排头兵、主力军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