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最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十三五”规划多次提及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农村居民消费又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引起特别注意。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多年来,由于收入水平限制,安徽省农村消费潜力并没有很好地得到释放,农民消费需求依然较小。
尹世杰(1983)首次提出消费结构理论。林白鹏(1987)研究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三者有某种关系。赵卫亚(1999)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卢嘉瑞(1999)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及现状作详细分析,得出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戴园晨和吴诗芬(2001)指出,随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收入、消费习惯和环境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李进伟(2004)提出当前我国消费水平低下,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王选选、刘娟英(2007)研究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尹宗成,张士云(2009)把全国31个省份分三类,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三类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得出消费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民可支配收入。夏传文、刘亦文(2009)得出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系数差距较明显。张五六(2010)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得出收入对农村消费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受物价影响较大。
众多文献中研究安徽省的寥寥无几。张惠子(2014)以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收入是最基本因素,非收入因素如利率,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也有影响。王磊(2012)利用1993~201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2变量与模型
2.1变量选取
选取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作模型被解释变量。根据消费理论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消费情况,将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利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实际GDP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等作解释变量。为消除不同年份价格因素的影响,以1997年为基期不变价。具体变量说明见下表。
2.2模型设定
将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消除异方差,建立回归模型:
其中,C表示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Y为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表示一年期存款利率,CPI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是安徽省实际GDP,INDEX表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ε为随机干扰项。并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收入与居民消费可能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假设2.利率与居民消费可能具有负相关关系。
假设3.商品价格与居民消费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4.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5.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可能具有正相关关系。
3实证分析
3.1基本回归
将解释变量逐步纳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得出结果见表2。模型中可决系数高,表明总体拟合度较好。各模型F值均较大,方程线性关系较显著。但随着变量逐渐加入,F值逐渐缩小,可能存在某些变量对消费的影响显著性较小。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观察回归结果可知,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安徽省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模型经济意义: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第二,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呈负相关。利率上升,消费相应减少。回归结果和预期基本一致,但P值未通过检验,表明利率并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消费正相关。这与需求定理违背,可能因为居民消费具有刚性,不因价格略微降低就大幅增加消费,可看出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主要还是基本生活物品的消费。第四,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说明GDP并不是决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符合“十二五”期间的不会特别强调经济增长目标,不再简单地看GDP的增长,而是改为调整经济增长质量。第五,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有负影响,表明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长期来看,收购价格不平稳会增加农民对自己收入不确定性的感受,农民因此增强储蓄,减少消费。
3.2不同收入实证分析
以来源划分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指个人靠出卖自己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指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进行生产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指个人所拥有的不动产及动产,如依靠房屋出租,银行存款等;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选取1997~2016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四种类型数据,因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比重较小,故将两者合并为一。考虑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和各项收入来源进行平减,并取对数消除异方差。Y1代表工资性收入,Y2代表家庭经营性收入,Y3是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的加和。
模型从整体上较好解释农村居民消费与不同类型收入之间的关系。财产及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消费作用较小,居民消费主要受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每增加1%,居民消费增加0.33%,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1%,居民消费0.29%,由此可见,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是居民工资性收入。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最根本因素,且作用最大;利率对消费支出调控作用较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刚性,多是基本生活需要;安徽省生产总值对消费影响不大,居民并不因GDP增加而多消费;收入预期也影响消费。对收入因素做更细致划分,发现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大,农村市场是拉动整个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关键。
为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三大产业融合,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企业。第二,合理调整价格,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第三,完善商品流通,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立百货超市等便民设施。设立多元化配送中心,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第四,完善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报销比例等,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居民储蓄,扩大消费支出。加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法,以法律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参考文献]
[1]尹世杰.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M].上海:经济科学,1984.
[2]林白鹏.中国消费结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3]赵卫亚.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规律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9(6):24-27.
[4]卢嘉瑞.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戴园晨,吴诗芬.消费需求函数形成中的制度变迁因素[J].经济学动态,2001(9):19-22.
[6]李进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与影响因素[J].中国供销商情,2004(4):37-39.
[7]王选选,刘娟英.中国农村居民省际间消费结构差异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5):846-851.
[8]尹宗成,张士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消费经济,2009,(2):27-30.
[9]夏传文,刘亦文.中国农村地区间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9(12):2050-2054.
[10]张五六.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研究——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4):662-669.
[11]张惠子.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4.
[12]王磊.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