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会议政录|加快舟山海上智能救援产品开发脚步

2019年02月19日 10阅读 来源:舟山新区网

  【关键词】搜救 水(海)上智能救援产品

  【提案者】市政协委员 黄永良

  【背景】

  近几年来,舟山市水(海)上事故频发,据统计,2018年仅仅舟山市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海上搜救行动101次,调派海事船艇99艘次、救助船艇24艘次、渔政船艇61艘次、公安边防部队船艇30艘次,协调事发海域航经的商船渔船等138艘次,出动飞机32架次。

  目前水(海)上救援主要运用的救援设备有海上动力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漂、救生绳包等,这些器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救援过程中需要有救生员进行直接救援,而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恶劣,溺水者紧张程度,都影响施救效果。同时,水上救援设备也相对落后。目前传统的救生设备存在着送达时间长、重量大,使用繁琐,不适应大面积救援等问题。要提高救援质量,需从增加救生员和更新救生设备两方面着手,可救生员的培训需经过长时间的考核并且稳定性较差,智能化、精准化的救援设备的更新是舟山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议】

  黄永良建议,舟山要加快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等智能救援产品的开发及普遍应用。他说,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可实现远距离遥控救援,以最快的速度将救生圈遥控到溺水者旁,将溺水者拖带回安全点,在将溺水者救起的同时保障了施救者的安全。这种遥控救生圈操作无需长时间培训,只需简单了解便可轻松掌握并用于实际救援中。“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大力支持力度,可以把标准化多功能遥控救生圈作为船只、海滨浴场、大型游泳馆、水上活动中心等地的标配产品。”黄永良说。

  同时要升级防溺水自动报警系统的运用。“事实上真正的溺水并不像影视剧所播,会大声呼救或挥手示意。实际情况下,大多数溺水者溺水后在水中会处于直立状态,眼神呆滞,无法集中注意力或闭上眼睛。这样的情况使得救援者无法判断溺水者是否溺水,容易错失救援良机。”黄永良说,“而自动报警系统可以通过游泳者随身携带防溺水报警手环来实现。”报警手环只是一个前沿终端,能够第一时间触发报警,而整个后台还可以通过现场定位系统快速、准确的判断溺水者方位,便于及时施救。对救生员、教练员来说,防溺水自动报警系统还可以对水上运动爱好者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在水上运动时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在出现溺水情况时及时救援。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防溺水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游泳安全产品具有轻便、安全、易操作的特性,当发现有溺水者时,也可以及时呼救,争取救援时间。

  黄永良还建议舟山要多开展海上救助技能、新型救援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使群众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设备,学会使用设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