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业富民谋长远 萍乡经开区做强实体拓宽被征地农民就业渠道

2019年0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日报

  “留住妈,拴住娃,挣钱顾家两不误”——萍乡经开区田中村村民陈雪娇没有想到,在外打工几年,返乡回家后还能就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家里的近3亩土地都被征收,但她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充实得多。

  舍弃了被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这些像陈雪娇一样的被征地农民过得如何?笔者近日来到田中村一探究竟。

  已是临近傍晚,路边的一家汽车美容店不时传来“嗡嗡”的机器轰鸣声,陈雪娇正坐在电脑面前认真统计一天的经营情况,几个工人还在紧张地忙碌着。这家集洗车、汽车美容、保养等为一体的汽车美容中心,可同时容纳10辆车作业。而工作在这里的5名工人几乎都是本村的被征地农民。

  陈雪娇说,现在她一个月最低也能拿到2000多元,加上家里的副业和入股分红,每个月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多。

  说起这家汽车美容店,背后也有一段故事。由于田中村是萍乡城市“北扩南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来,随着城市发展,全村500多户村民的土地大部分被征收利用,在获得高额土地拆迁补偿款的同时,也失去了传统的种地收入渠道。

  如何充分利用好被征地农民的闲置款?既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还要积极稳定和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成为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新课题。

  田中村的情况,也是整个经开区的缩影。根据经开区人社部门统计,全区现有户籍人口10万余人。随着该区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目前已有大约3.1万农民成为被征地农民。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虽让经开区不少被征地农民一夜暴富,但怀揣着巨额的土地补偿金,一些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一些农民想选择投资创业却苦于没有经验。

  去年10月,田中村村委调研后发现,田中安置小区内住户拥有小车比例在逐年上升,加上该小区又处于萍乡北站附近,南来北往,车流量大,缺少一个成规模的现代化洗车行,便萌生了创办汽车美容店的念头。他们利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入股固定分红”模式,组织村民发展实体经济,投资25万元创办了这家汽车美容店。如今,这里平均每天的业务量能达到50单左右。

  “这种创新的就业模式,也是经开区推进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村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方式‘+’入合作社的经营中,既激发了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投身创业的积极性,也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经开区社会工作管理四局党委书记罗文明表示,“我们还将利用本地优势产业和集体经济,鼓励扶持一批种养殖企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社,使村民生产经营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标准化,更加有效地带动辖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有了政策支持,家门口就业家门口挣钱,这是为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谋长远、解决后顾之忧的真招、实招。合作社能有今天的发展,是供需双向选择的结果。以后如果村民自己想创业,也能通过这个平台积累经验。”田中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志昇告诉笔者。

  “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的发展模式让经开区城乡居民过上幸福生活。不过,缺乏技能是许多被征地农民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经开区安排匹配专项资金用于就业培训,并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

  以创业带动就业,大量就业岗位从哪里来?经开区依托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工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以汽车与现代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加工包装、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配套产业体系,帮助本地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地上班。目前,全区有1万多名农村劳务人员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了一些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又为当地农民工增加了收入,还培养出一批创业明星。在经开区三田村,外来的新疆媳妇凡趁心,参加创业培训后,利用电商平台将家乡的红枣、黑枸杞、核桃等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返乡被征地农民工戴林敏锐地捕捉到创业商机,创办了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带动10多名同村村民就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