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483.6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2%;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80.58万人,占5.5%,老人病症问题值得重视。若问有认知症老人的家庭,最耗费心力的一定是照护老人。但因认知症老人照护难度大,风险高,全市范围内真正能够提供认知症老人照护的专业机构不多,难以满足认知症老人照护需求。如何解决认知症老人照护难题,为老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本报记者对此作了调查采访。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即阿尔茨海默症,是人到一定年龄后大脑功能衰退造成的。若问有认知症老人的家庭,最耗费心力的一定是照护老人。为了解决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问题,上海市民政等部门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广泛调研,聚集多方资源,构建了针对认知症(失智)老人的照护服务体系,受到了普遍欢迎。
认知症老人照护面临挑战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483.6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2%;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80.58万人,占5.5%。为应对老龄化,上海在养老床位建设方面持续发力。20年来,上海每年都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从未间断。目前,上海拥有703家适度普惠型养老机构,14万张床位面向全社会老人。
但是,市民政部门发现,近年来上海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还在增加,其中认知症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在住老人中的占比持续上升。据市民政部门介绍,目前整个上海还没有认知症老人总数的精确统计,但据估算,认知症老人约有20万人。
养老床位供给存在结构和功能不平衡,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因为认知症老人照护难度大,风险高,不愿意收,全市范围内真正能够提供认知症老人照护的专业机构不多,难以很好满足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需求,社区里对认知症老人照护的专业支撑就更少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陶继民说,在2018年上海市政府31个实事项目中,有4个是为老服务项目,其中之一便是首次提出的“改建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
据介绍,针对认知症老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上海尝试改建“认知症老人照护单元”。通过居家式、人性化的空间布局重构,提供专业照护服务,为认知症老人打造一个更加温馨和有利于身心健康,延缓认知症发展进程的环境。
位于虹口区的上海银康老年公寓院董会主席汪晓鸣说:“我们从5年前开始,边学边干边研究,逐步完善了认知症老人照护的软硬件。”2015年,银康通过MMSE量表筛查,发现平均年龄84岁的319位在住老人中,有近40%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2018年4月份,银康申请到了4个认知症照护单元、76张照护床位改造的任务,通过床位硬装、软装优化,为老人们打造了一个更加有利于延缓认知症发展进程的环境。汪晓鸣说:“一张照护床位的改建成本在1万元至1.2万元之间。在改造中,政府给予床位补贴,保障了资金来源。”
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共改建1194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超额完成任务。2019年,上海市政府为老服务实事项目从上一年的4个增至这一年的6个,“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继续列入其中。市民政部门表示,这一项目未来几年将持续推进,以不断扩大认知症照护床位的服务供给。
让老人获得“家”的照护
认知症老人大部分时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正在逐渐“离开”身边的亲朋好友。据上海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瞿文介绍,认知症老人会忘记回家的路,忘记最亲的人,甚至忘记吃喝拉撒。一位认知症老人的全护理,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
瞿文认为,建立认知症综合照护体系,有4个重要环节:宣传普及,筛查干预,专业照护和家庭支持。福苑在专业照护和家庭支持两个环节作了很多探索。“让他们能够在熟悉的、不陌生的环境中享受专业服务,有尊严地、优雅地老去,这是我们的目标。”
福苑从2014年开始,在承接设计运营的每一个社区嵌入式综合为老服务设施里都独立设置一个“认知症照护专区”。设计团队精心设计出“9+1”家庭式照护单元,即9位老人独立居住空间加1个公共活动空间。
记者来到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是弄堂深处一幢小楼,5楼是“认知症老人照护专区”。走廊里装饰着大幅老上海街景画,画中皆为老上海地标建筑。这些旧时光影能尝试唤起老人脑海中沉寂的熟悉画面。大客厅里放着大彩电,对面和侧面是一组沙发,几位老人在看电视;另有一组桌椅,方便老人开展活动。
福苑副总李小华告诉记者,由于认知症老人具有特殊性,不适合多人居住在同一空间,但公办养老机构又不允许设单人间,所以设计师采用木质隔断和推拉式折叠门,将大空间沿墙分隔成一个个独立的居住区域,既能做到空间独立、互不干扰,又能保证每个空间的采光和通风,中间形成一个大客厅,这里住着的9位老人,可以像在自己家客厅一样与老邻居、老伙伴聊天。五楼有两个这样的“9+1”照护单元,一共住着18位老人。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小马告诉记者,轻度认知症老人的记忆力差,转身忘事,但还能料理自己生活;中度偏重的老人有时会不认识家人,严重的会昼夜颠倒,情绪不稳,大小便失禁;重度的最难照顾,没有专业知识的儿女很难照顾周到。专业人员会帮助老人调整作息时间,规律服药,早期病人适当活动,锻炼思维,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与此同时,福苑研发了认知症老人康复训练的系列方法,老人们每天做康复操,玩辨认颜色、数字积木或夹弹珠的游戏,还喜欢听电视里放的老歌和戏曲。通过游戏式的康复训练活动与软环境设计相结合,对认知症老人给予非药物治疗和干预,帮助他们参与认知和记忆训练。
87岁的缪奶奶静静地坐在桌旁,她原先住在其他养老服务机构,半年前这里开设“认知症照护专区”后,住在附近的子女将她转到这里。老人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告诉记者这里很好,还指着另一位90多岁老奶奶说这是她的朋友。由于与社区相结合,老人们也可以获得家庭支持,缪奶奶两个子女常烧点她爱吃的菜送来,他们很满意这样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机构,让老人们既“离家”又似“回家”。
小马说,缪奶奶会拉着她的手说“你手很凉,给你焐一焐”。就像家里的奶奶一样亲。她之前在医院当护士,以前上班虽然忙,但下班后就不操心了,现在真正接触了老人,把他们当自己的长辈,即使休息了,也会挂念着老人的身体情况。
记忆家园唤起“过往云烟”
记者来到银康老年公寓,一进门就看到十来位老人在社工助理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正在背诵唐诗,也有老人在做拼图游戏。银康“记忆家园”园长唐园秋告诉记者,这是2015年10月份专门为认知症老人设立的,现在已经根据上海市民政局《认知症照护床位设置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实行了优化改建。
“记忆家园”是市民政部门为养老服务机构“认知症老人照护单元”起的名字。墙上贴着“记忆家园”老人每日活动流程安排。唐园秋说,对认知症老人的照护理念就是要让老人在尽可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交和活动,针对老人的兴趣和特点,每天做老年健康操、团体训练、小组活动、个性化活动等,保障老人们的活动量和运动功能。
在流程安排表上,不同的活动项目标注着不同的颜色,代表照护团队成员不同的角色分工。唐园秋说:“这是一个整合照护的过程,需要不同的角色组成一个团队对老人实行‘多对一’照护,单靠护理员或医生护士是照护不好的。”
银康尽全力为认知症老人打造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快乐之家”,老人们的活动被安排得丰富多彩。周一至周六上午分别是老年健康操、唐诗俱乐部、大家的歌、书法俱乐部、合唱团、画册阅读和日光浴,下午活动有身心机能操、我爱记歌词、戏曲、球类、绘画、手工、电影俱乐部、成语拼接、益智作业和放映音乐会,还有针对每位老人的“一对一”个性化训练等活动。
记者来到13楼的“认知症老人照护单元”,走廊里和老人房间的进门处都布置着老照片和老物件、钟表、日历,设有专门的康复厅、会客厅、餐厅和活动厅。六七位老人正在做拼图游戏,旁边一组老人在唱老歌。80岁的梅奶奶刚完成简单拼图,正在拼难度更高的拼图。护理员陈广荣告诉记者,老人已在这里生活了6年,今天她很开心,完成拼图后,按照事先约定,儿子会奖励她20元。
陈广荣这样的护理员都经过严格培训才上岗,银康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周欣告诉记者,从2018年3月份起,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与银康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签约以来,中心每月2次委派1名主任级精神科医生来到银康老年公寓,在老年公寓医务人员的陪同下,对需要医疗干预的认知症老人做专业医疗诊断,提供绿色通道配药、复诊、健康宣教、专业医疗指导等服务,定期为银康“记忆家园”员工做专业医疗照护基础知识培训和临床护理指导,目前已成功举办四次员工及认知症老人家属培训,这在提升银康认知症老人照护质量、减少机构照护压力、家属认可照护服务方面产生了明显促进效果。
在这里,一份图文并茂的培训教材详尽记录了91岁潘奶奶的照护案例,包括基础生活照护、定向力、语言功能、肌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训练,还有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照护过程、服务跟进和服务效果。案例显示,老人能独自行走、自主穿袜了,偶尔可自主进食。原来表情淡漠,不爱说话,现在会笑眯眯主动与人打招呼。女儿屠女士说:“原先我们很担心,现在发现她过得很快乐,比想象得还好,太感谢了。”
2018年3月份,银康企业学院还启动了认知症照护专题培训项目,通过案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了5个有影像有文字、生动完整的动态跟踪案例,提炼出了33条应知应会照护行动纲领,使银康认知症照护团队基本掌握了认知症老人照护的综合要领,为“记忆家园”优质服务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构建全面照护服务体系
2018年10月份,上海制定了《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试行)》,申请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认知症照护专区的老人需要先做一次关于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估。目前,在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的评估标准中,老人的护理等级是最高的六级,但认知症照护服务项目标准尚未制定。
目前,认知症照护服务收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床位费、护理费和餐饮费,一些完全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机构还有认知症干预费用。几项费用中,护理费占比最高。民建民营的银康老年公寓目前共入住了162位认知症老人,收费根据房型和老人需要照护程度合计在每月7600元至10200元。周欣说,按支出成本计,照护认知症老人需要在每位老人身上投入的成本应在每月12000元左右,虽有政府少量补贴,但企业还得往里贴钱。
对此,李小华介绍:“上海每个区对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机构都有各自收费标准,老人每月支付的费用4000元至5000元。作为运营方,我们会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政府部门每年通过考核评估后给予运营补贴和奖励,让我们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上海还扶持催生了一批能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如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服务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老人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症照护专区。同时,正出现一批从事认知症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如尽美老人服务中心,浦东塘桥、长宁虹桥等街道建立的“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剪爱公益发展中心在普陀、宝山、徐汇等区部分街道开设的“记忆学堂”,开展认知症社区宣教、早期筛查干预和个案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总体看,上海在认知症照护实践方面已经起步,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仍任重道远。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将认知症老年照护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全力予以推进。除了实事项目建设,民政部门正在采取更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推进认知症照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完善认知症照护单元入住测评标准,形成认知症照护服务项目标准,开展社区认知症筛查,培育社区认知症非正式照护力量,为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完善的照护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