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

2019年03月04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赴上海考察调研日记

1.jpg

考察组一行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学习调研 杨龙 摄

  2月28日上午 阴 复旦大学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以“人才高地、科创园地、生态园地”著称。如何把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各高校有多少科研成果可包装为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GDP?贵安新区如何依托花溪大学城各高校人才聚集、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带着系列问题,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松华一行到访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作为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创新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发展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仅附属医院就达16所,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复旦大学打造的“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对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具有可供复制的示范效应。

  该中心充分发挥复旦综合性学科和科技优势,凝聚全球力量,打造国家实验室主力板块。通过培植、孵化生命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交叉(脑与类脑智能)等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形成重大项目和人才聚集、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前沿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地。

  2018年,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领衔承担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8.4亿级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

  据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谢小华介绍,目前,研究院与10多个企业、30多家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项目与课题,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产学研医用源头创新与合作。

  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正在修建的综合生物医学影像中心,致力于为脑科学与临床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提供高端研究平台,总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考察组一行看到,世界最先进超高梯度场强3T  Connectome磁共振系统、临床型高端3T磁共振系统等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

  “中心依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整合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脑数据库,搭建世界上最大的多疾病、多模态脑科学数据库,开发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类脑智能算法,拓展脑与类脑科学基础研究。”该中心青年研究员张孝勇说。

  考察组认为,复旦大学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模式,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将充分发挥高校和大数据智库作用,以知识产权变现为核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资产,搭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多层级聚集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向“科技产业园”转变,聚人气、兴产业。

  2月28日下午 阴转小雨 张江高科技园区

  下午,考察组一行来到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

  进入园区,到处都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南北道路以外国科学家命名,东西道路以我国科学家命名,爱迪生路、哥白尼路、伽利略路、法拉第路、牛顿路、祖冲之路、张衡路、蔡伦路、华佗路、李时珍路等路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科学”特色。

  人工智能设施无处不在:太阳能智能路灯杆安装了节能路灯、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可用于照明、路况和人员活动监测,为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社区管理提供全天候数字化决策依据;外观类似普通垃圾桶的“睿箱”,可实现对垃圾的精准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园区垃圾清扫采用机器人,节省人工成本。

  据张江高科技园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啸强介绍,该园区创建于1992年,是浦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含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区等,规划面积79.7平方公里,承载着打造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国家战略任务。

  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入驻企业近3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85家,国家、市、区级研发机构40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近20家,从业人员达32万,国家“千人计划”96人。数据显示,该园区正在向世界级高科技园区迈进。

  张江高科技园区配套设施完善。为满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需求,园区配套建设了8000套青年人才公寓,可供万人居住,未来还将新增住宅建筑面积890万平方米,可满足低收入人才租赁,“只租不售”的新住宅,将最大程度缓解园区人才住房压力。

  近年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致力于利用大数据构建智慧管理服务网络,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努力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精确化、网格化、智能化、便捷化,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城市创新活力。鼓励广大师生落户贵安新区创业就业,真正“使城市美起来、让老师住下来、让学生留下来”。

  但是,与张江高科技园区相比,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设施及“双创”配套功能、人才孵化等短板凸显。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在沈啸强的带领下,考察组走进位于张江国际创新港的“张江创业工坊@纳贤800”。展示大厅里,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发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中欧科技交流中心、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颁发的“重点高校校友张江创新创业基地”等牌子格外显目。

  参观该双创基地,令考察组一行耳目一新:时尚的装修风格,有开放或独立的办公区、路演沙龙区、洽谈区、茶歇休闲吧、健身房等区域,总面积7500平方米,818个工位座无虚席,创业者们正在敲打着键盘,或讨论、会客、谈判、休息。

  “张江创业工坊以‘创业空间+孵化服务+科技投资’的创业服务功能,在企业入孵的过程中,‘孵化经理+投资经理+科贷经理’的三人团队,可及时帮助对接企业进行包括技术合作、市场对接、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和未来客户等各类服务。”沈啸强说。

  孵化企业过程中,张江创业工坊还寻觅一批未来“独角兽企业”(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以股权为纽带,加速企业发展;以投资驱动孵化,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孵化服务还将向区外延伸,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乃至整个上海的其他园区进行产业外溢的合作,形成创新张江、创新上海的“孵化生态圈”。

  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贵安新区高校聚集、技术密集、人才云集,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和沃土。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也始终发挥“主阵地”的统揽地位,积极助推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借鉴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双创”上的优秀做法,考察组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用好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双创”平台,完善“双创”政策,打造“双创”环境,以广阔的平台、优质的环境和开放的胸襟,吸引更多各类人才、资金、项目、企业落户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创新创业,为新区发展聚人气、添动力。

  最后,考察组诚邀与对方“结对子”,邀请其创业导师及创业团队赴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交流技术、对接项目,共同推动双方发展。

  3月1日 大雾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上海分院与省科技厅、贵安新区管委会共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贵安新区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项目,已于2017年5月26日挂牌成立,总投资1亿元。

  一大早,罗松华一行就来到中科院上海分院,拜访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主任、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亦学等专家学者。

  “这次来贵院的主要目的,是拜访、考察、学习。项目推进中需要我们做什么服务,请李主任尽管提。同时,我们也请求贵院派专家到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挂职,这有利于推动项目的高质量实施。”罗松华开门见山地说。

  “派一名博士到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挂职,我们坚决支持,抓紧落实尽快到位。我们唯一的请求,就是协助我们再招聘30名科研人员,以中科院上海分院劳务派遣的方式,负责贵州项目的实施。”李亦学说。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达成了许多共识。

  据罗松华主任介绍,贵州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性举措,符合贵州省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定位。项目建成后,将对新区发展大数据、大健康等相关产业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并对贵州省抢占西部大数据科技基础设施高地、拉动生物医学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

  李亦学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在“朋友圈”帮助贵安新区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到贵安落地,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及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人才和科创优势,推动贵安新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帮助新区发展大数据及大健康等关联产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