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过程中,整个区域内的人才资源该如何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的建议是:建立长三角专家资源人才库,实施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并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共享、认证认可互认机制。
2018年,曹阿民委员全程参与了上海市政协“更好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调研课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拟提交的5份提案中,有3份都事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
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共享的建议》提案中,曹阿民指出,长三角区域地区人才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因素,已经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高新成果评价、新产品地方检验认证认可等实际需求难以满足。
为此,他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
第一,建立长三角专家资源人才库,搭建专家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建立产业应用类、科技创新类、医师类、科技服务类等长三角多元专家库资源,建立信息互通互联机制,实现长三角区域专家资源与区域产业、社会保障需求的有效对接,充分挖掘关系到经济、科技、民生等领域的人力资源潜能。
第二,实施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探索试点专家人才多点执业。为满足人才资源短缺地区的发展需要,应设计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如对长三角区域专家人才库中的人才资源试行“多点执业”政策,在灵活就业、跨区域税收等方面给与政策优惠与突破,调动更多的专家资源走出既定工作区域、服务长三角。
同时,发挥长三角专家资源优势,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技术经纪人才培训、组织技术成果评价、高技术企业申报,科技讲座、院士工作站建设与成果转化简报等,为企业提供较全面的技术与信息服务。
第三,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共享、认证认可互认机制。针对由于部分区域专家资源不足造成影响产业发展的现状,应在科技成果评价方面加强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协同。对于缺乏专家资源造成的组织评审不力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联动专家资源丰富地区,借鉴国际评审制度采用联合评审的方式来实施成果评价,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同时,发挥具有国家、国际评估资质的机构的作用,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成果评价协同和新产品认证认可互认,提高政府服务产业的能力与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而作为科技领域委员,曹阿民也非常关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产业协同合作。“如何破解区域市场与产业发展的壁垒,实现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要素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动态组合配置,并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提升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很多难题、瓶颈,需要我们付出不懈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