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15个城市的经济协作会议。不过,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行政壁垒和利益冲突。”3月1日晚,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抵达北京。3月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杨德才此次带来的提案内容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明确表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真正地实现这一国家战略,让长三角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杨德才直言,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的根本症结就在于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行政壁垒。
“总体来说,就是各个行政区域对于经济发展的追求,比如财政、税收、就业等都存在着地方利益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区域一体化仍然是比较困难的。”杨德才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来推进。
首先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尽快补齐区域基础设施的短板,构建区域共享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是在交通设施的一体化方面,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可以打通一卡通障碍,即,通过一张电子卡就能享受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服务。
再次是要鼓励“三省一市”高校之间的合作。在杨德才看来,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已经形成、交通已比较便捷,要鼓励学生跨校(跨省市高校)选课、各高校应学分互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要充分发挥主要的龙头作用。
杨德才指出,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各省(地)市之间制度的一体化。其次要实现组织领导的一体化。从国外欧盟的建设经验到国内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推动、统筹。“如果没有这样有影响力的组织机构,区域一体化建设将难以收获到期望的效果。此外,还要实现利益共享一体化,可以通过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金来保证不同行政区域在一体化过程中的利益分享、平衡。”杨德才表示。
杨德才还强调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做能够做的,提供应该提供的服务,其他的应该全部交给市场。”他指出,真正的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利益均衡,很可能只有市场才能解决好。所以,首先要营造一个开放、竞争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其次要实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浙江的“只进一扇门”、江苏的“不见面审批”都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比较好的范例,可以继续深化改革并加以推广,以切实让市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另据了解,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杨德才就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税费制度改革、互联网金融治理等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引发强烈关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