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赣江新区:这个“江西样板”不一般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南昌市市长、赣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建洋

2019年03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赣江,江西的母亲河,一条绿色生态廊道。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赣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第2个、全国第18个新区。自此,一个以“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为战略定位的国家级新区,在赣江之畔拔地而起。

如今,江西赣江新区已经成立两年多,建设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南昌市市长刘建洋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赣江经验

中国经济导报:赣江新区现在的建设情况如何?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有哪些好经验和亮点可以分享?

刘建洋:赣江新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领先江西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赣江新区也探索了一些“赣江经验”。主要表现在:

首先,体制机制创新展现新力度。赣江新区率先开展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探索建设项目模拟审批,通过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办理时限;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公布154项“一次不跑”事项和151项“只跑一次”事项,取消203项证明材料,网上办理率达到80%以上;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目前已实现“39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其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赣江新区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创新职能和创新要素整合起来,成立协同创新推进小组,并单独设立创新发展局,组建创新发展研究院,促进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集聚与融合。同时,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主体协同的创新生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四链”融合新机制,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体。

最后,产城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赣江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理念贯穿于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率先开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为一体的“多规合一”试点,初步建立“1+N”规划体系,同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为发展留足生态空间。直面挑战

中国经济导报:在赣江新区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解决?

刘建洋:两年多来,赣江新区虽然在改革创新、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突破、新进展、新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高”:一是高层次人才的引留难。二是高端产业的聚集难。三是高水平的开放发展难。国家赋予了赣江新区“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的使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有的开放水平与自贸区还有较大差距,如何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针对这些问题,赣江新区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积极破解发展瓶颈,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体来说:

——强化高层次人才带动。推出“赣江海智”“赣江创新”“赣江创业”“赣江杰青”四项人才计划,五年安排5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奖励;探索构建飞地共建共享和弹性使用人才机制,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真正实现“围绕产业搭平台、搭建平台聚人才、配套政策为人才”。

——强化高端产业拉动。加强高新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引进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航天科工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格特拉克变速箱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了欧菲光、智慧海派等一批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打响了“酷派”“黑鲨”等制造品牌。

——强化开放平台推动。一方面,依托南昌综合保税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龙头岗综合码头、昌北铁路物流基地的空水陆口岸,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构筑大开放平台;另一方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展深度合作,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软环境”。2018年,赣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6%,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9.04%,深层次开放的态势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图景

中国经济导报:未来赣江新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刘建洋:一是努力成为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的要求,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赣江新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来抓,强化创新意识,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释放中央和江西省赋予的改革试点红利,擦亮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国字号”招牌,努力形成一批有知名度的改革创新成果。

二是努力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的要求,依托赣江新区六大主导产业,紧扣企业、基地、规模“三个倍增”的目标,重点打造中医药科创城、儒乐湖光电信息产业园、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支持传统优势企业技术创新与设备改造,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转型发展,打造具有成长力、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努力成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要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化赣江新区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经济活跃地区合作,加快推进国科生命科技园、中技所赣江科创中心、赣深港青年梦工场等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四是努力成为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的要求,赣江新区将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建设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社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