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山邮政:情系万家 信达天下

2019年04月18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邮政车将三潭枇杷销往全省各地(资料图)  

2018年9月18日,黄山风景区90后投递员谢菲俊的事迹在《人民日报》新青年的版面上刊发。谢菲俊用他的热血与激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展现了黄山邮政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短短八个字,不仅展现了邮政网络在沟通城乡、连接大众方面的独特优势,也彰显了邮政在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黄山市邮政分公司笃定宗旨为民生,坚定目标不停歇,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领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普遍服务连万家

  黄山区麻川村隶属于龙门乡,是全省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乡政府提供的便民服务船成了全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该船每周只出行一次,因此投递员也只能借此完成对那里一周一次的投递工作,远未达到每周3次的普服投递标准。

  今年3月,省、市邮管局领导多次携同黄山市分公司、黄山区邮政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到麻川村实地调研,并有针对性地对此做出整改。一是对麻川村渡船实施改建,增设二个格段,第一层设置八个格口摆放报纸和信件,方便群众自取。第二层设置报刊阅览区,供渡船上群众阅读使用。二是在麻川村渡口边设立邮件(报刊、信件)交换点,建立信报箱、搭设遮雨棚等,每星期三个频次将邮件投递至设立的信报箱内,由麻川村安排人员进行自取带回。三是调整麻川村投递频次,由原来的每周一频次,调整为每周三频次(周二、周三、周四)进行投递。

  建制村通邮是切实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但有的建制村因其地势、交通等问题,通邮存在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通过农村地区投递工具换装、私车公助、投递员延长投递线路和增加投递频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整改,解决了全市14个建制村投递频次不达标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692个建制村已全部达到投递频次要求。

  在不断推进普服工作的同时,黄山邮政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全力服务社会民生。与黄山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办公室、黄山市法学会联合开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邮路”,利用邮政遍布城乡的网点资源和传媒平台,通过千名邮政工作者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工作。与区县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民生工程”宣传工作,将政府《民生工程宣传单》一封信送到千家万户,帮助村民了解政策、认可政策。

  服务惠企促发展

  茶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眼下正值茶季,新茶上市时间集中、价格波动大,季节性的资金短缺大大制约了黄山市小微茶企的发展。4月4日,黄山区邮政分公司协同邮储银行黄山区支行成功发放初茶贷12万元,助力茶企不误“茶”时,这也标志着全市首笔邮银协同重点乡镇三农金融贷款成功落地。

  据悉,这是黄山市邮政分公司与邮储银行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又一次有力举措。与传统小额贷款不同,此次三农金融贷款业务以黄山市邮政分公司遍布乡镇的自有网点渠道为依托,聚焦特色市场、特色农业,与乡镇农商距离更近、服务更充分、使用更便利。除了本次成功发放的茶贷通之外,邮政提供的三农信贷产品还包括服务初创团队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方便农家乐、民宿酒店的乡旅贷,便利农、林、渔等大农业商户的家庭农场贷款以及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个人商务贷款,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地方三农产业提供金融服务。

  说起和“茶”的故事,邮政与茶结缘于十一年前。2008年,安徽省邮政公司启动了“徽茶邮礼”项目。10年间累计助农销售本省茶叶数十万斤,销售额达3亿余元,全省邮政年均销售茶叶3000余万元。2019年,安徽邮政新推出“驿路鲜·黄山茶语”项目,上线后将在中国邮政邮乐农品网重点销售黄山茶。据悉,该项目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为主打,依托邮政遍布全省的邮政网点、服务全国的线上平台等渠道,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等十五省市。

  精准扶贫惠民生

  黄山区甘棠镇兴村种植雪梨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现有梨园面积600多亩,年生产雪梨40多万公斤。每到雪梨盛产期,梨农就为雪梨销售而犯愁。2018年8月20日,邮政部门与兴村携手展开精准扶贫“兴村杭青梨”项目,帮助当地共销售杭青梨600多箱,效益达两万多元。兴村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建华告诉记者:“原先梨子都是靠村民自己去市场或者公路沿线散卖,每年卖不了多少钱。2017年开始,邮政部门对我们村,尤其是村里的贫困户进行帮扶,打通进城通道,拓宽销售渠道,贫困户每人每年能再多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2016年起,黄山邮政了解到部分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困境后,利用邮政企业自有的“邮你邮我”微信微商城平台、“邮乐农品网”网站及客户资源,帮助开展农产品销售,迄今已将数万斤农产品销往全省各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