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破解办事“顽疾” 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06月03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近年来,贵安新区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心为民谋便利、一意为公求创新”的初心使命,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环节和时限,采取创新举措破解办事“顽疾”,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审批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群众办事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新区将不懈努力,砥砺前行,为广大落户新区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1.jpg

行政审批窗口服务越来越贴心  (封瑜 刘先诚  摄)

  “贵安三办”减少“办事跑路”

  5月30日,个体经营户胡菲菲在花溪大学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向行政审批窗口的工作人员详细咨询办理营业执照的具体流程和需要准备的资料。

  “我准备在花溪大学城附近开一家餐饮店,之前听朋友说现在办事不用到贵安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直接在花溪大学城也可以直接办理,今天就是来咨询具体情况,如果真的能办,我明天就把相关资料带过来。”胡菲菲说。

  随着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学生、群众到新区落户发展,大量人口的聚集,必定带来大量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个体经营户也看准了时机,在贵安新区经营餐饮、零售等行业,一方面为群众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带动本地群众就近创业就业。

  而在过去,办理营业执照只能在贵安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需要耗费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耗时长、效率低。

  为此,贵安新区行政审批局推行网上直办、就近可办、同城通办的“贵安三办”模式。

  2017年,贵安新区依托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实施网上申报、在线审批、网上反馈和证照寄送模式,推出一批23个“零跑动”事项网上直办;梳理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微信、自助申报终端等多渠道,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变更等56个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乡村便民服务站办理,实现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可办;推进审批服务窗口向乡镇(园区)延伸,对67个行政许可或其他权力事项推行乡镇(园区)受理、网上流转审批、证照授权打印的方式,突破区域管理限制,实现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乡镇(园区)同城通办。

  短短几分钟,窗口工作人员将办理营业执照的流程以及需要准备的资料一项一项罗列出来,并详细介绍每个环节、资料的具体用处,以便胡菲菲理解。

  “现在办事真是方便多了,少去来回跑的路费,也省去了时间上的耽误,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基本业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良好,讲解也很详细,我很满意。”在进行简单的询问后,胡菲菲拿着工作人员开出的资料准备清单满意地离开了。

  “贵安三办”实施以来,新区已办理网上直办事项12426件、就近可办事项44285件、同城通办事项1374件。

  “证照分离”化解“复杂办证”

  5月23日,贵安新区正式印发《贵安新区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三无”微信全程电子化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新区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从PC端走向手机端,新区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即将步入“掌上秒批”的高速快车道。

  “这次我们改革就是希望以手机微信为载体,以便于企业创办者可以快速完成内资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内资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的设立和变更登记,还能做到内资公司、内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简易注销登记,实现了全程微信申报登记、亮照、打印、查询、验证等功能。”新区行政审批局市场服务处副处长梅杰说。

  梅杰告诉记者,贵安新区探索构建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无介质在线实名认证、无核准在线自主确定、无纸化在线全程办理”的“三无”微信全程电子化新模式,为申请人提供多元化的申请方式,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窗口或微信办理的工商登记方式。

  这一改革为推进新区“证照分离”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6年4月以来,贵安新区探索构建取消办证、改为备案、自主办证、承诺办证、证照合发、严格准入等“六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新模式,先后出台系列配套措施,着力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创新创业活力显着增强,初步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走出了一条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改革新路。

  其中,取消办证、改为备案、严格准入与全国“证照分离”改革模式基本一致,自主办证、承诺办证和证照合发等改革举措彰显了独有的贵安特色。

  当前,新区将改革事项由62项调整到98项。取消办证5项,严格准入37项。对2项备案事项,实行即报即办;对2项主办证事项,企业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由综合受理窗口发放自主办证告知书,即可在新区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对34项承诺办证事项,经营者承诺按规定经营即发证,新区行政审批局2个月内开展1次现场核查并给予一次整改机会,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撤销有关许可并纳入失信黑名单;对18项证照合发事项,合并经营许可与营业执照申请表,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证照合发”。

  截至目前,新区办理自主办证35项、承诺办证152项,证照合发49项、严格准入355项。

  “精简材料”杜绝“奇葩证明”

  “我这次是来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新区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我在这里办事体验感非常好。”群升大智汇开发部工作人员卢乾蛟说。

  让卢乾蛟感受最深的是,现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取消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民工工资保证金、工伤保险金费用证明4项材料,需要准备的前期资料更少了。“之前提交过的资料也不用再重复提交,这无疑缩短了前期资料的准备时间,施工工作也可以更快地开展。”卢乾蛟说。

  去年之前,在新区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需要提供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预登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14项材料。材料繁杂、准备时间长,为解决这一情况,也为了改善新区办证存在的同类型问题,新区推出“减证便民”行动。

  2018年,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合法、合理、精简、便民、共享”原则,大力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印发《贵安新区“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开展两轮专项清理,协调28家单位全面清理精简申请资料、证明材料,并对取消和保留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同时将“减证便民”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重点督查事项,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塞责的单位进行通报,对清理后又变相要求提供的部门和个人,纳入政务失信名单。

  “我们主要针对‘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的要求,主动对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进行改革,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在办事中的效率。”新区行政审批局政务管理处负责人杨荣江说。

  不止于此,今后,新区将继续加大力度督促各单位加快开展全面清理工作,并集中统一对各类事项、办事环节及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切实减少繁琐手续,精简取消不合法、不合理及为了规避部门责任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的各种证明、佐证材料,确保清理审核工作取得实效,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自“减证便民”行动实施以来,新区共清理证明材料408项,取消170项、保留238项。其中,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材料从11项减少至4项。

  “视频踏勘”破解“低效审批”

  “我来申报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时候,窗口工作人员就向我介绍了远程视频踏勘的方式和流程,我最近筹备时间也比较紧,就同意选择这样的踏勘方式,并签订《远程视频踏勘同意书》。”贵安新区个体经营户曹健良说。

  而在另一边,新区行政审批局踏勘调度处室在接到远程踏勘的请求后,随机抽取了踏勘人员,并主动联系申请人确定踏勘具体时间,在踏勘微信群公告派单情况。

  次日,曹健良的手机中视频连线的请求响起,新区行政审批局踏勘人员准时出现在镜头前,进行简单的沟通之后,随即开始了视频踏勘。

  “厨房配备的消毒柜容量大概是多少?”“厨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样的?”“食品是如何储存的?”……曹健良认真解答踏勘人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视频的方式,带着踏勘人员在屋里转了个遍,全程录制视频留存影像资料。

  不多时,曹健良的经营场所踏勘结束,踏勘人员在线反馈了踏勘结果——曹健良的经营场所各项条件均满足要求,可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

  “整个踏勘过程公开、透明,环节不变、标准不降、资料不缺,确保权力运行全程留痕。同时,每个月我们将抽取不低于10%的远程视频踏勘办件进行监督回访,建立失信黑名单,强化失信惩戒力度,防止虚报地址、提交虚假资料、故意逃避或隐瞒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等行为。”新区行政审批局社会事业处负责人刘环琼说。

  2018年8月,新区坚持“依法依规、便民利民”的原则,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性开展远程视频踏勘改革试点工作,以远程视频踏勘替代传统现场核查,开启“自主选择、远程核查、在线反馈”的踏勘服务新模式。

  刘环琼告诉记者,远程视频踏勘解决了反复踏勘浪费时间、申请人时间不固定等问题,减少行政成本,极大地缩减了办公开支,有效杜绝踏勘标准不一、自由裁量过大、吃拿卡要等情况,实现“不见面踏勘”,全面提升了审批服务工作的便捷度、廉洁度和满意度。同时,执法人员定期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远程视频踏勘办件进行监督回访,建立失信黑名单,强化失信惩戒力度,防止虚报地址、提交虚假资料、故意逃避或隐藏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等行为。

  目前,新区已选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食品经营许可、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诊所)校验、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事项先期试点,“远程视频踏勘”平均踏勘所需时间30分钟,较常规件效率提高80%,让更多改革红利惠及企业和群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