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个思维”助力新区“放管服”改革

2019年06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贵安新区报

 “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新区坚持依法行政的“底线思维”,树立统一联动的“辩证思维”,强化以申请人为中心的“视觉思维”,持续推进优化政务服务,改善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环境洼地。

  底线思维 让“放”更加彻底

  “放管服”改革的底线是做到不为难企业、不烦扰百姓。

  新区依法清权减权,按照“权力法定”的原则,抓好“三级四同”事项梳理,摸清“家底”,推进新区“9+X”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公开,杜绝明减暗增、变相审批、増设门槛等行为,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同时,新区借助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试点优势,依靠法治思维推进改革不断深化,敢于向基层、向园区、向社会放权,凡是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项目落地、有利于群众办事的举措,大胆深入研究,切实让企业在新区投资发展成本更低。

  不仅如此,新区依法治权,进一步完善制度、固化流程、扎紧笼子,大力推进审批标准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切实防控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止因“集中审批”导致的“集中腐败”情况发生。

  辩证思维 让“管”更加到位

  自今年3月以来,新区审批与监管工作畅通度大大提升。

  这得益于新区推出的新版审批监管互动系统。该系统可以详细了解审批流程、查看证照信息、监管认领管理、监管信息反馈等功能,实现线上即时与审批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对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告别过去工作人员之间需要来回跑的情况。

  “放”与“管”作为辩证统一的关系,以更有效的“管”,推动更有力的“放”,“管得好”才能“放得活”。

  近年来,新区加强审管衔接,改革监管体制,注重分类监管,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推进放管结合、审管联动,降低审批改革的风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变“坐等上门”为“下沉一线”,防止随意执法和选择性监管,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对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严格监管不放松,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实现审慎而有效的监管。

  视觉思维 让“服”更加高效

  今年以来,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获得了5面锦旗、1封感谢信,每面锦旗都是企业群众对新区政务服务的肯定。

  “‘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积极树立以申请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树立服务意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努力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新区行政审批局党组副书记、政务服务中心主任万琳说。

  新区切实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集成套餐”“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企业VIP定制服务等改革,建立“好差评”制度,坚决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加强日常监督,常态化收集并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用政府放权让利的“失”和“痛”,换来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和满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