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区打造生态门户景观 北部组团生态间隔带项目一期收尾 初现香樟大道

2019年06月27日 10阅读 来源:天府之声

穿越丛林 人在新区

新区打造生态门户景观 北部组团生态间隔带项目一期收尾 初现香樟大道

从成都市中心一路往南,行驶到天府大道,两旁高大的香樟树如同绿色卫兵般排成排,像对所有来往的车流和人流列队欢迎。据悉,北部组团生态间隔带一期项目已完成绿量66.6万平方米,完成设计的95%;景观架空桥梁完成5座,完成设计的100%;景观栈道完成2.1公里,完成设计的90%;景观绿道完成5.9公里,完成设计85%;公服配套用房完成935平方米,完成设计的70%。二期总体形象进度已完成90%,天府大道沈阳路至武汉路段绿化工程累计行道树香樟844株;两侧边坡累计栽植乔木9000株;草皮铺设30万平方米,三角梅主体绿化16000平方米。

近日,天府之声记者实地探访工地,下午4点过,天府大道车行道旁边的绿地上,几十位工人正在忙着对运到现场的树种按照标准进行修枝和栽种。

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反复讨论

确定在天府大道栽种大乔

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相关人员告诉天府之声记者,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为天府新区核心区生态结构中的“三带”之一,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包括由牧华路-麓山大道、天府大道、沈阳路相关绿地,构成两横一纵的“工”字格局,作为主城区-天府新区生态隔离带。其中,近期实施内容包括天府大道绿地(牧华立交至沈阳路)和沈阳路绿地(锦江至梓州大道),建设总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

“当这个景观项目建成以后,市民从市中心进入新区之前就会看到一片森林,而穿过这片森林,新区建设就会展现到大家眼前。”项目主管工程师冉景辉说,为了让景观能够体现新区的朝气蓬勃,作为项目建设方天投集团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方案讨论,最终确定了在天府大道中、侧分带均种植同品种大乔的方案。同时为确保种植方案的可实施性,多次邀请全国权威专家召开植物种植方案专题会,从栽植时节、断根起树、收枝吊运、土球规格、树穴处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证。“各种专题会也开了很多次,最终才确定了现在的方案”。

树种选择堪比选仪仗队

胸径、高度、冠幅、开丫点均有要求

在现场,天府之声记者看到,这些树种高矮、树冠大小等都差不多,排列后整齐划一。“我们设定了标准,这些树种要经过层层把关才能入选,”项目管理工程师潘凯介绍,在行道树的选种上要求非常严格,要求须具备四季常青、主杆挺拔、树冠广展、气势雄伟等特点,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小叶香樟不仅符合上述要求,而且具备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的能力。

天投集团建设公司先后组织专业人员四次前往全国小叶香樟主产区湖南、湖北、江苏等地,摸排树型、存量、生长环境、运输过程等情况,最终确定胸径28~30厘米、高度8~10米、冠幅6~7米、开丫点2.5~3米等作为小叶香樟的选择标准,以确保树形全冠且姿态统一。

天投集团组织专人到树源地现场号苗,对苗木信息建档,经多方确认后,才可进行挖装运工作。这种严苛的标准还延续到了后期的运输。运输采用18米长、3米宽平板货车,每车每次仅运输五六株全冠香樟并采取内收枝的方式,确保桠枝不折断、少折断。苗木装车前要求薄膜包裹土球、剔除掉多余的树叶及嫩梢、全株喷洒抑制蒸腾剂,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水分流失。“在苗木到场前,现场已做好种植土换填、树穴滤水层及土壤杀菌消毒工作,确保香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栽植完毕,提高成活率。”

香樟林下花草成茵

艺术夜景明暗有序

除了竖向空间阵列的香樟林,草坪建设也是北部组团的项目重点。“前期主要是对土质、环境要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能够呈现绿草如茵和绸缎般的效果,综合起来考虑采用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三种草籽混合播撒的方式实施”,北部组团项目管理工程师关二赛介绍,在项目实施之前,天投集团还组织了相关人员到重庆中央公园实地考察优秀草坪工程的工艺流程。

关二赛说,种植草籽也是一个讲究的工作,项目组通过夯实草坪的基层、面层进行一道初平、两道精平、土壤杀菌消毒、均匀播撒草籽、覆盖无纺布等环节,确保标准化操作。草种播撒完成后,还需要专业人员

进行全程养护,防止在夏季高温来临时高温高湿导致的病虫害和雨季来临时草坪区域的积水问题,“通过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让通往新区的大道绿意盎然。”

此外,天府大道两侧边坡优化提升工作同步展开。“依据坡地形态,构建立体景观,在造景同时满足海绵城市需求,尽可能减少对场地原有生态的破坏,节点设计与环境风格相呼应,利用场地特有红砂岩元素造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满足生态型原则,又突出场地特色。”另一位项目管理工程师王思麒介绍,项目组通过增加乔木绿量及厚度,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注重色系的搭配,打造既有统一又有层次变化的景观环境。让两侧边坡苗木天际线更加连贯,疏密有致,起伏更加自然,更具有韵律性。

对天府大道行车道,项目组为了给来往的驾驶者提供舒适的夜间光环境确保行车安全,也做了充分的考量。“一是采用灯具光源下陷内缩的方式控制眩光的溢散对驾驶者的干扰;二是车行道到两侧边坡亮度从车行道绿化带到两侧山坡逐渐减弱,与城市融合为一体;三是慢行系统采用‘暗环境’设计理念,还原夜色的本质。”通过有节制的使用光,形成明暗有序的夜间光环境,“既能满足安全通行需求,也能塑造城市夜间形象”。

目前,北部组团一二两期均有序推进,除开北部组团,天府大道由北向南10余公里范围内,中部组团生态间隔带、天府公园、鹿溪河生态区、兴隆湖等多个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观正勾勒起天府新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壮丽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