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天府新区召开功能区“两图一表”专题汇报会,集中听取了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天府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天府文创城管委会“两图一表”绘制情况汇报,以及乡村振兴管委会项目推进情况汇报。
天府中央商务区
编制天府中央商务区产业链全景图
构建多维度、复合型、全天候产业生态
天府中央商务区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构建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同时,秉持产业生态圈理念,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编制形成天府中央商务区“两图一表”,推动天府中央商务区从总部经济、会展博览产业集聚区向生活、服务、消费等复合功能的城市经济活力区转型。
天府之声记者了解到,天府中央商务区将以总部经济这一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为牵引,构建天府中央商务区多维度、复合型、全天候产业生态,编制完成天府中央商务区产业链全景图。
天府中央商务区把握“多维度”产业方向,研究国内外知名CBD重点产业类别,结合天府中央商务区坐拥双机场、毗邻高铁站、兼有自贸试验区等多重优势,明确总部经济、会展博览、金融服务、航空经济、国际贸易、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
发展方向。
天府中央商务区将形成“复合型”产业业态,促进总部经济和法律会计、营销策划、广告设计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推动总部经济与会展博览、科技创新、文创旅游等产业方向融合发展,拓展和外延总部经济业态,实现多元业态间横向复合。
天府中央商务区产业发展路径图,紧扣发展时序,稳步推进天府中央商务区建设。天府中央商务区“两图一表”显示,到2020年,天府中央商务区将初步集聚一批高质量总部项目,积极引导技术、信息、管理等效率型要素聚集,实现重点产业 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到2024年,高能级总部集群基本形成,产业业态复合多样,初步形成全天候生活场景;到2035年,力争进入全国CBD综合排名前5,成为“总部经济主导、多元业态支撑、人城境业融合”的面向世界的中央商务区、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
聚焦居于“创新链核心、产业链高端”的龙头企业,围绕“多维度、复合型、全天候”产业生态圈构建,在天府中央商务区“两图一表”中,对总部企业200多家、会议展览项目236个、会展综合服务企业29家以及行业领先的生产服务、
生活服务配套企业分能级梯度系统梳理,通过分析企业对市场、人才、土地、政策等要素敏感度,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以及全国布局情况,研判企业引进的可能性,形成招商地图、招商难度分析表,筛选出重点产业领域目标总部企业113家、会展综合服务企业20家、生产服务配套目标企业37家、生活服务配套目标企业37家,并按照招商近期、远期目标汇总形成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形成指导招商引资工作的作战图。
下一步,天府中央商务区将依托“两图一表”,加快推动天府中央商务区产业导入、消费丰富和经济发展,促进产业“三生融合”:一是在“生产”方面,促进高端产业尽快集聚;二是在“生活”方面,促进消费场景尽快形成;三是在“生态”方面,促 进产业发展尽快融合。推动产业生态圈落地,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生活功能完备的天府中央商务区。
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
2025年全面建成人工智能完备生态体系
成为国内重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产业聚集区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两图一表”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全景图”“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及配套企业名录表”三部分,以科学谋划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高项目招引判断力,提高目标企业精准度,提高产业发展吸引力,提高产业布局前瞻性,显著提升新区在国内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结合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产业基础,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加强和完善总体布局,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2018~2020),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和应用格局基本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为重要经济增
长点;第二阶段(2020~2022),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第三阶段(2022~2025),全面建成人工智能完备生态体系,成为国内重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产业聚集区。
同时,根据产业链全景图、生态路径图,形成相关行业重点领域的招商企业名录表,以及配套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招商企业名录表。
对照“两图一表”,科创和新经济局主动谋划,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数字经济,深度研究产业发展趋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实施精准招商,并全力打造新战场,加快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圈。
成都科学城以积极争创天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数字经济为目标,全面支撑成渝城市群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布局新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园、数字经济和5G产业园、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园区、高端商贸经济产业园和未来科技产业园等6大产业社区。
目前,以新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聚集重大项目80余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0余家,紫光集团、安谋中国、诺基亚、烽火通信、商汤科技、亚信安全、海康威视、赫尔墨斯等企业先后入驻,基本形成“计算基础设施——软件算法及平台——行业应用及产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2019年以来,科创和新经济局走访了16家500强企业,举办天府新区(上海)数字经济产业招商会等多场专题活动,签约独角兽“一岛一园”项目等9个产业化项目,正积极洽谈华为5G创新中心、源讯全球创新中心、浙江大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和西部运营总部、中国商飞成都大飞机软件研究院、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等重大项目。
同时,以成都科学城南拓区为抓手,全力打造新战场,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和5G产业园,统筹推进青松湿地、紫光芯城、天府数字港、天府无线谷、天府智慧岛(一点四片)的开发建设。
下一步,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将瞄准集成电路、5G通信、高端软件、信息安全、网络视听、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数字经济重点细分领域,加快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天府文创城产业功能区
把握国际文化潮流
明确四项产业类型
天府文创城系统开展产业研究,明确发展方向,并深入分析世界级文创标杆案例,结合新区“一心三城”功能区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经济价值、带动价值、新区特质,确定了数字影视传媒、消费文创旅游、国际原创设计、现代时尚艺术四类产业选型,并组织“两图一表”编制工作。
其中,数字影视传媒产业突出“文创+科技”,重点发展前端创意、融资,中端数字处理,后端发行、销售、营销等最具价值环节,实现文创城影视传媒的3.0版本升级。消费文创旅游产业以最具体现成都城市生活文化因子为元素,营造主题公园、生活消费、文化休闲、田园文创消费及旅游场景,积极引入一站式购物中心、风情酒店餐饮商店等集成型供应商。
根据前期“两图一表”编制研究成果,天府文创城积极对接目标企业,加快培育产业。初步筛选意向投资企业名录,储备中影派格、夏天岛等项目70余个,正在加快洽谈融创天府影都、宋城集团等21个重点招引项目,并与波捷特、大卫蜀汉文化等4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依托意大利GEO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佛罗伦萨建立离岸招商中心,建立起与意大利知名文创企业、节庆展会、文博美术馆等的长期交流合作平台。1~5月,新增注册文创类企业429家,总注册资金16亿元。
下一步,天府文创城将进一步深化功能区产业规划、完善“两图一表”,高质量推进天府文创城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深化产业规划研究。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创新以文化创意经济支撑61平方公里新城建设的人城产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中国西部文创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标杆“天府文创”精品品牌。
二是优化“两图一表”编制。在目前初步研究形成的数字影视传媒、消费文创旅游、国际原创设计、现代时尚艺术四类产业选型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主导产业发展门类,体现宏观上战略性、微观上操作性、统筹上科学性、发展上融合性,为天府文创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全方位产业规划指引。
三是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瞄准六类500强和文旅产业头部企业,系统梳理“两图一表”重点招商企业投资意向,找准契合点“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按照储备一批、锁定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的“四个一批”要求,力争下半年锁定投资意向企业20家,签订项目合作协议8个,全年累计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形成项目载体5万平方米,注册文创企业800家,注册金额25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功能区
建顶层、绘蓝图、抓基础
努力谱写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2019年,新区乡村振兴管委会大力推进新区“一心一带两环”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努力谱写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高地、都市农业典范、乡村振兴窗口”。
同时,描绘产村相融新蓝图。启动《直管区乡村振兴战略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结合在编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农旅融合发展专项策划》,对现有和在谈的乡村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区域明确准入条件,实施差异化准入政策。
此外,提振基础设施新面貌。鼓励开展片区规划,支持统筹规划乡村道路提升、水系梳理、能源布局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
乡村振兴管委会将重点任务集中在七个方面。
一是实施精准招商。乡村振兴管委会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多次接待和走访新希望、上海欧万、钦成实业等企业,商讨合作和项目落地事宜。同时,赴上海、北京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并组织投资推介会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会3场、协议总投资356亿元,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在新区建立三个院地合作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研判项目。建立项目会商机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研判“天府花香谷”“大林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为项目准入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服务项目落地。建立重点项目周六调度机制,全力协调解决“中国企业家小镇”“香薰山谷”等20余个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等问题。
四是强化项目促建,全力推进新签约项目落地。积极推进“天府星野森林健康综合体”“天府麓岭·生态谷”“中国企业家小镇”等项目,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五是统筹用地保障。加快建设用地整理速度,缓解产业项目落地用地难题。
六是打造农科高地。积极推进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核心区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太平、白沙街道院地合作葡萄、枇杷示范基地建设。
七是建设美丽新村。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十百工程”,年底前完成12个示范点的村庄清洁美化提升。确定“中国企业家小镇”等特色镇(街区)7个,2019年拟重点打造1个。新启动林盘建设5个,重点打造精品林盘5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