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预计今年竣工

2019年08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据悉,中国中药云南滇中新区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配方颗粒生产中心,中药饮片生产中心,共享中药智能服务中心四大功能板块,占地195亩,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

日前,云南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联合在昆明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度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并在会上透露投资6亿元的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预计今年竣工。

据介绍,按照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部署,云南省科技厅作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牵头主抓部门,积极协同产业推进组主要成员单位以及重点州市和重点园区,聚集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打造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新高地,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生物医药发展的“云南模式”。

主营业务收入达1685.9亿元

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在2017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5.9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增加值519.61亿元,同比增长12%。

其中,天然药物及健康产品原料种植养殖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16亿元,同比增长24.9%,种植面积794万亩,稳居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6.27亿元,同比增长18.6%;生物医药产品商贸流通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4.47亿元,同比增长4.2%。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介绍,2018年云南实施生物医药产业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5项,计划总投资295.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0.63亿元。

其中,新世纪中药饮片生产线、云南白药二期物流中心、积大制药二期工程、大唐汉方制药生产线等一批建设项目竣工。

另外,投资6亿元的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投资5.2亿元的昆明中药厂中药饮片生产线、投资4.28亿元的文山天士力三七产业园、投资4.89亿元的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等一批建设项目预计今年竣工。

据悉,中国中药云南滇中新区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配方颗粒生产中心,中药饮片生产中心,共享中药智能服务中心四大功能板块,占地195亩,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年产500吨中药配方颗粒、2000吨中药饮片、140吨直接口服饮片和135吨中药代煎处方,年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税收将超过1.4亿。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2018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亿元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超过20个。其中云南省科技厅分别与河北神威药业公司、四川德仁堂公司、深圳波顿集团公司、深圳卫光生物公司、四川新绿色药业公司正式签订招商引资合作协议,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130亿元。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投资促进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国药集团、天士力集团、康恩贝集团、上药控股公司、北京通盈集团、天江一方药业公司等一批知名药企落地昆明、普洱、昭通、大理、丽江、保山等州市。

目前,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94万亩(含药食两用药材),产量104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农业产值361亿元,加工产值414亿元。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2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面积已达6万亩。

三七、重楼、砂仁等16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三七、滇龙胆、重楼、砂仁、草果、灯盏花、茯苓、木香8个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0%以上。

中药饮片一二三产取得较好成绩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唐文祥介绍,2018年,省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计支持项目150项,支持资金3.4亿元,有力推动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及中药生产加工、智慧物流、科技研发及标准提升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发展。

去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0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9.03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7户,5亿元以上8户,昆药集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同比增长超过20%。

分行业来看,化学仿制药、生物技术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均在40%以上,化学药品原药完成产量5895.29吨,同比增长46.8%。

2018年,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中药饮片一二三产当年就取得了较好成绩,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557.7亿元,其中,中药材农业产值361亿元,中药饮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8.7亿元,全省中药材中成药商品销售额86亿元,医疗机构中药饮片收入42亿元。中药饮片企业数量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的48%,所占比重比全国高19.1个百分点。

此外,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新世纪药业、云南道地药业集团等一批区域性中药饮片生产龙头企业布局基本形成。预计今年内,云南省自己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将供应省内临床研究机构进行临床试点。

中药材追溯赋码量多达70万余条

药材追溯项目是国家商务部在云南的第二批试点项目,项目从2015年开始建设以来,在中药材追溯方面已经产生了较好的追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与追溯的企业和品种在逐年增加。

2018年,云南省溯源企业录入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的赋码量为415514条,比2017年241782条增长72%,赋码药材交易量664.4吨,比2017年487.1吨增长36%。

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15日,云南省溯源企业录入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的赋码量为735139条,比去年同期的97724条增长750%,赋码量占云南省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赋码量的97%。赋码药材交易量118吨,同比增长36%,部分追溯中药材产品拿到长期订单。

与无追溯的产品相比,溯源产品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例如18头普通三七粉500克售价仅311元,而18头溯源三七粉每500克售价488元,单价比非溯源产品高56.9%。

中药流通追溯系统建设,进一步助力云南省三七品牌打造,助推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企业效益,同时也为拓展中药材品种追溯提供了典型案例。

下一步,将在云南省16个州市积极推动中药材追溯项目,与相关部门密切协同,从种植、原料源头、生产、市场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增加中药材追溯的品种和企业。

推进生物医药专业化园区建设

董保同介绍,下一步,积极推动云南大品种、独家品种进入国家和省医保目录。在稳定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云南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两用药材,抓好良种繁育、绿色基地建设等工作,推动“云药之乡”提质增效,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盯医药工业年度发展目标,抓好重点州市、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发展,推进生物医药专业化园区建设;围绕中药饮片产业培育重点,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重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库。

围绕生物医药产品流通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云南中药材追溯和大数据中心、国(境)外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平台、互联网+药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

启动实施干细胞治疗技术和产品、疫苗等生物制药产品、生物合成、化学药、中药饮片、医用护肤品等产品开发、国际化注册和认证及成果产业化等11个生物医药科技重大专项。

此外,还将以生物资源数字化、重大创新药物研发、特色中药(民族药)品种国际化、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等为重点,组织策划2020年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