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两江新区召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专家研讨会。多位国内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两江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对两江新区产业体系建言献策。
刘霞 摄
两江新区如何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建议,要以制造业为核心构造现代产业体系,并保持产业结构合理、比例合适。“好的产业体系一定是能体现时代进步、具有区域特色,并且是一个生态体系。”张宇贤表示,在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时,要考虑优势互补、优势叠加、优势创造三方面,优势创造要瞄准未来科技发展、未来市场需求两个方向。此外,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基础良好,尽管受结构性、周期性、外部性因素影响出现短暂下行,但从长期来看汽车产业仍有广大发展空间,政府应更多关注“两个叠加”的影响,一是外贸政策和外资政策叠加的影响,随着汽车生产对外资股比限制逐渐放开,以及汽车外贸逐渐走向零关税,这对传统汽车产业基地将带来巨大冲击,甚至重新洗牌;二是新能源技术和智能技术叠加的影响,应将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将传统优势转化成新兴优势。
重庆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陈曦认为,两江新区是重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在产业定向上,要厘清体系和集群关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选择上,要以制造业为根基,推动工业平台化,加快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以集聚、辐射来促进产业发展,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中催生新业态。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则建议,两江新区在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路径上,要围绕国务院赋予新区的战略定位,立足工业基础较强、开放平台集聚、创新创业环境优良、消费市场辐射范围广大等优势,进一步将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开放型经济做大做强、做高做新。
研讨会上,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张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重庆分院常务副院长周露、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芝春先后就两江新区产业体系的“定位”与“错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路径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的策划争取等方面建言献策。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国智主持研讨会并表示,两江新区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扎扎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新部署落实到产业体系规划中。希望专家们多提宝贵意见,围绕产业体系构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两江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贡献良策妙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