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托育服务工作“成绩单”亮眼

2019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儿童是社会“最柔软的人群”,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幼有所育”排在7项民生保障的首位。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同时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在这份最新发布的“成绩单”上,作为全市5个托育服务工作试点区之一的浦东新区表现抢眼。

  多方参与幼托服务体系

  去年4月,上海多部门联合下发托育服务“1+2”文件,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并鼓励多方参与提供托育资源。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391家幼儿园举办托班,加上35个托儿所和11个区办早教中心,提供托额约1.4万个;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143家,提供托额约1.1万个,另有200多所机构正在申办中。

  浦东是全市5个托育服务工作试点区之一。记者从浦东新区教育局了解到,过去一年多,浦东成立由分管区长牵头的托幼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出台区级托育服务政策和多个配套文件,完善托育服务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增加托育服务资源供给,满足社会托育服务需求。目前,浦东共有开设托班的公民办幼儿园81家,可招幼儿2640人;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30家,取得办学许可的民办早教中心12家,共计可提供托额8000个,其中普惠性托额50%,约4000个。

  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

  36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始阶段。多年来,上海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公共服务范畴,2006年至今已完成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也已发布实施。

  十八大以来,全市幼儿园增加226所,平均每年增加38所,幼儿园总数达1627所,有效应对了人口生育高峰对学前教育资源提出的挑战,超过60%的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超过70%的孩子在公办幼儿园就读(国家2020年目标是原则上达到50%)。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97%(国家2020年目标是达到85%),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已达85%(国家2020年目标是达到80%)。与此同时,上海抓内涵提升,解决“保教有质量”问题。全市幼儿园普遍形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学习、生活、运动“四位一体”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一级及以上的优质幼儿园占41%,公办幼儿园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总体上看,上海36岁学前教育已经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入园贵”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作为国家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和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验区,浦东在学前教育方面也先行先试,根据“公益普惠、均衡优质、开放多元”的整体要求,通过先后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总量扩充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新区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截至目前,浦东共有幼儿园32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02所,占62%;民办幼儿园124所。全区在园幼儿13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1.6万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0.5万人,占比80%。一级及以上的优质幼儿园占比54%,公办优质园占比达到80%73%的幼儿在一级以上优质园就读。全区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达到83%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