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高竞争力 打造“新区建造”品牌

2019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天府之声

提高竞争力 打造“新区建造”品牌

新区公布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 聚焦建筑业转型升级

9月20日,天府新区召开“推动天府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府新区“一点一园一极一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公园城市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滨出席会议。

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新区建筑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规模总量、质量效益、发展潜力、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近几年新区建筑业的增速都位列全市22个区(市)县第一,为新区稳投资、稳增长、稳税收、稳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新区建造”品牌;要准确把握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切实找准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聚焦推动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步走”目标任务;要全面构建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开创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新区建筑业发展迅猛:连续三年总产值增幅超55%

据悉,目前,新区纳入统计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7家,其中一级资质5家、二级资质14家、三级资质18家。2018年新区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72.7亿元,增幅63.9%;2019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35.8亿元,增幅10.6%,总体发展态势迅猛。

建筑业呈现出总产值稳步增长、施工企业注册数量稳步提升、建设工程开工量全市领先、建筑市场健康平稳运转、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设工程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广泛等特点。

据规划建设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至2018年直管区建筑业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均保持在55%以上。其中,2018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72.7亿元。

2019年上半年,完成产值135.8亿元,较去年同期(122.8亿元)增速10.6%,建筑业产值完成值居全市第六位,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施工企业数量上,2019年上半年,新区注册建筑业施工企业376家,较2018年底增加184家,增速95.8%。截至目前,新区注册建筑业施工企业455家,较二季度末增加79家,企业增速显著,其中新增资质企业18家,省内企业转注册迁移61家,新区对外来企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在建设工程开工量上,2016年至2018年直管区连续三年同期施工许可开工面积平均729.02万平方米,项目数量平均102个。2019年截至8月,施工许可开工面积788.89万平方米,同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开工面积增加了59.87万平方米,增幅8.2%,项目数量127个,同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开工项目数增加了25个,增幅24.5%。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建成成都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11个,成都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地9个。安装智慧工地设备的项目共计203个,截至目前,实名制考勤设备安装完成100%,扬尘在线视频监测设备安装完成100%,高清视频监控安装已完成100%。”规划建设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新区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不断改革,平台公司与本地优质建筑企业强强联合,形成“投融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本地建筑业企业以PPP模式主动参与到新区重大项目建设中来,为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出新的道路,进一步激活了本地建筑市场。

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成本规范管理

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新区将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用地到产权办理的7大节点压减至5个阶段,全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基本阶段,参与部门由24个精简为10个,审批事项由71项合并调整为50项,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进一步优化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能。截至目前,新区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总用时从改革前的180个工作日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拓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范围至不动产首次登记环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

在建设工程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上,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截至目前,装配式建筑项目20个,新取得土地房建项目装配率达到20%-30%,新建建筑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达到20%-30%。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应用和BIM技术。2017年至今,新区近三年绿色建筑项目数量278个,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

企业热议:为新区建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中建西南总部、华阳建筑、中海佳隆等部分建筑企业代表纷纷介绍了公司业务拓展情况和产值情况,并为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新区发展日新月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给区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本土民营建筑企业,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新区应该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企业。建立重点扶持骨干建筑企业名录和日常联系服务制度,在资质升级、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税收奖励政策,对建筑行业年度纳税居全区前五名的建筑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创新升级,引导和推动企业向交通、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领域延伸,鼓励应用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培养产业工人队伍。“希望新区出台政策鼓励建筑企业引进一级建造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并在购房、教育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更多高端建筑业人才到新区发展,并愿意扎根在此。”

中海佳隆成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开发企业也是受益者之一,项目在立项及策划时就应秉承“发展”、“共赢”理念,带领和协同承包企业、材料生产企业及相关专业机构,搭建好平台,确定高标准、高品质的发展目标。同时,产品定位考虑“绿色”“环保”“科技”“品质”,坚持“适用性”,兼顾“经济性”,加强设计理念创新,注重空间布局、公共服务功能、资源节约利用、地域文化和谐共生,从源头上提升建筑的品质和特色。并且,要积极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本着“百年大计,质量为先”的建设理念进行开发,强化过程管理,在建造手法及措施上鼓励使用新技术,避免质量通病。

此外,应该保障建设资金,尊重契约精神,及时支付工程款项,保证项目健康有序发展,做好专用资金监管,鼓励合作企业生产创造、效能提升、品质提高,培养优秀合作商、供应商。积极发展新区优秀承包企业、材料供应企业,促进新区建筑产值增长。“未来,中海将持续加大在天府新区的投资建设力度,为成都市的城市蜕变升级和天府新区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海佳隆成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关于推动天府新区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

《关于推动天府新区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在本次会上公布,面向全体建筑行业公司、从业者征求意见。《意见》指出了新区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开工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新开工含装配式要求建筑占新建建筑100%,政府投资新建项目基本实现新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建筑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到2022年,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开工高星级绿色建筑和装配化装修的装配式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区,新引进2-3家建筑业区域总部,全面推行新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形成公园城市全过程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建筑业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到2025年,健全新型建设组织方式的常态化管理制度,新开工未超限建筑基本实现装配式建筑A级以上预评价和项目评价,形成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建材和建筑信息模型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公园城市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同时,《意见》也指明了新区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改革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把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作为优先的建设工程组织实施方式加以推广;全面推进绿色建筑,新区实施建设过程全阶段把关;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集成化装修等重点,加快推广装配式建筑在新区的应用;支持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把中心园区(总部基地)建设当作发展建筑业的根基,加快总部基地用地供给速率,保障项目落地实施;优化监管体系,从信用体系入手建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发挥协会作用,完善各种担保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用外包检测检查健全现场监督体系,发挥专业机构力量,重点规范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快培育产业工人,创新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做好省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试点工作,开展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发展后备人才培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