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临港地区五大高校迎来了新片区成立以后的首场招聘会。记者 孟雨涵 摄
上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里好几则新闻,都与人才有关。
9月下旬,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招聘季启幕,临港在一周内举办了两场招聘会。一场是临港集团到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等名校揽才;另一场是临港地区、陆家嘴金融城83家企业联合招聘,招聘会场设在上海海洋大学,吸引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五所临港高校2020届毕业生前来应聘。
招聘会上,一家国际知名航运企业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以前从未来过临港招聘,这场招聘会上看到临港五校学生的“高素质、高层次、高综合素质”,非常惊喜。
记者现场所闻,有这样感受的企业不在少数。这说明什么?既说明临港五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力变强了,五所高校借助区位优势发展已有明显效果;也说明随着新片区设立,“临港五校”名气越来越响,更多人更关注、看好他们。
大量用人单位抛来绣球,但五校很多大学生还是对临港情有独钟。上海海洋大学牵头开展的一项毕业生调研显示,临港五校学生中希望留在临港工作的比例很高;新片区高校吸引力越来越强,带来优质生源的进一步增长;在4年或更长时间的学习后,更多优秀的人才将留在新片区。
青年人才对临港情有独钟,是因为母校和临港对他们“情意深长”。上海海洋大学在2017年初成立了众创空间,为师生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场地、设备等多项支持。在几乎零成本的办公条件下,40余个项目在园区“毕业”,近40个项目正在孵化。在海洋大学采访,记者从日常琐碎中感受到园区内企业“幸福指数”之高。众创空间的食堂里,一顿两荤一素一汤的午饭,售价仅9元。
这样的“高幸福指数”园区,在临港还有不少,几年来,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留在临港创业、工作。而青年人才评价“幸福指数”,还有一个关注重点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看来,人才层次越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越高。因此,临港的未来更需要优质教育。9月24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临港外国语学校签约,正式入驻新片区。这是新片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容,亦是新片区为吸引人才所做的努力。
围绕引才,上周,新片区管委会与临港区域高校举办了一场座谈会。会上,大家谈及,临港一方面要留住人才,也要更多地吸引人才。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当场给出明确回应,“马上组织研究”。他说,好的政策,新片区会直接拿过来用;管委会也会研究更有力度的政策,研究更特殊的叠加性政策,助力临港新片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看来,临港对于青年人才不仅有深情、有厚意,更会有实招。(记者 胡幸阳)
原标题:年轻人中意临港,背后“情意深长”
随着新片区设立,“临港五校”名气越来越响,更多人看好他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