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新之花扑鼻香——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2019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1992年,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从艰苦创业的“开发区时代”起步。

2013年,荆门高新区晋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家队”。

2016年,荆门高新区和掇刀区合并发展,三年实现三级跳,到2018年位列全国高新区第63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区27年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迈上了由“闯”到“创”的新路。一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创新活跃、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已强势崛起。

产业集聚打造创新高地

今年9月,在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评价大会上,荆门高新区评价得分排名全省第四,仅次一主两副,荆门高新区为何能从全省32个园区之中脱颖而出?答案是向创新要动力。

全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60余家,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突围发展是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党委政府一直探索的问题。2016年,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在实现一体化发展后积极调整招商思路,全区20多名区级领导、9个产业招商专班、7个产业招商分局、3个驻点招商联络处,聚焦七大主导产业,细化产业链招商路径图,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基金公司招商、委托招商等,加大产业链龙头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调整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猎豹汽车、修正药业、玲珑轮胎、东方雨虹等一大批高精尖项目纷至沓来,自2016年以来,招引过十亿元的项目40余个,七大主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立足产业集群,招大引强抓龙头企业,荆门高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挂上“高速挡”。

自主创新助力企业嬗变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全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科技成果大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大提质、专利量质大提升、服务能力大建设等“五大工程”,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同时,不断构建多层次政策体系,创新出台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规及上市融资实施办法、凤凰英才计划、服务园区企业用工十二条措施等激励优惠政策,从科技转化、平台支撑、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给予全方位、个性化、真金白银式扶持。

在政策、资金等要素的助力下,荆门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十足。格林美公司历经10多年的发展,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落户荆门高新区10年,2017年扩建项目,将产能由年产汽车玻璃300万套提升至年产600万套,产值提升至25亿元。中集荆门公司发挥技术优势,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值大幅跃升,税收成倍增长。

汇聚创新要素厚植创业沃土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坚持政策引领,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搭建科创示范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平台,提升跨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名单,湖北美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荆门市拓达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与荆门华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获批省级专家工作站。至此,全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已达11家。

全区借智借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专家进园区、院士进龙头企业、高端人才进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655人,11名“千人计划”学者被聘为科技顾问,组建了王佛松、陈芬儿、瞿金平等9位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该区积极支持企业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帮助50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0余家。其中百盟慧谷、聚盛国际创新创业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荆门九派通、人民万福梦想小镇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周宗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