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盛丛林镇发展巡礼:走好融合发展路 绘就美丽乡村图

2019年10月15日 10阅读 来源:万盛日报

蘑菇总动员景区喜迎四方来客。(资料图)

新建村一片金灿灿的丰收之景。(资料图)

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 记者 王泸州 摄

重庆万创无缝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热轧车间,工人操作忙。(资料图)

村民种植的蘑菇大丰收。(丛林镇供图)

高速公路穿越丛林镇。(资料图)

碧波荡漾的白龙湖。(资料图)

丛林镇位于万盛东北部,外连綦万、渝黔、渝沙三条高速公路。

近年来,该镇以建设“万盛北大门、幸福丛林镇”为目标,坚持走好以食用菌为重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食用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陆续入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融合发展 小蘑菇撑起大产业

在丛林镇绿水村洛凡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个个白色的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菌棒的一头生长着一簇簇鲜嫩的蘑菇。

“菌菇生长对空气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最佳温度为26℃,空气湿度以60%—80%为佳。”正在为菌棒喷水的村民陈松介绍,这些菌棒都是机械配料的,比人工更加精准,存活率也提高了15%。

丛林镇历来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基本上都是小户生产,品种单一、受季节影响大、产量小、利润低。近年来,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品品鲜菌棒厂等企业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该镇食用菌生产模式,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产量大、效率高、质量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助推了该镇“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聚中心”的建设发展。

同时,在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品品鲜菌棒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镇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构建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了重庆市洛凡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重庆市花雨伞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重庆市书容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三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大户14家,新增就业岗位80个,年产食用菌2000吨,产值2000万元。

在食用菌产业带动下,依托蘑菇总动员景区,以及香薇柑橘园、绿水脆桃园、永胜葡萄园、红岩蜜柚园等一批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壮大,柑橘、桃、蜜柚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解决固定就业50人,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蘑菇产业,今年以来,该镇“丛林鲜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稳步开展,组建丛林镇食用菌产业协会,并和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和区农林局对接,组建10人产业技术专家组,开展食用菌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4次,推广新技术2项、新品种3个。

此外,该镇还与华绿、深圳鸿鑫公司合作,利用金针菇废弃菌渣作为双孢菇生产基料,启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园7栋大棚恒温改造工程,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届时将年产双孢菇800吨;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商会+X”的抱团发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研发利用闲置农房种植双孢菇,力争2—3年形成2万吨/年的双孢菇生产能力。

工业转型 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丛林镇曾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小镇,煤、硫铁矿、莹石、白云石等储量大、品位高,但多年的开采,资源不断枯竭,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为此,丛林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爆炸金属、稀土等新材料为主的工业产业,工业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走进重庆顺安盛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安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或操作自动切割机器,或检测和包装产品,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公司订单不断,生产线上线下都很忙。”顺安公司总经理黄彦生一边检查生产情况,一边介绍,顺安公司是重庆、云贵地区唯一一家从事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顺安公司一期项目在丛林镇建成投产,该项目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1.05亿元,建成了全国行业内单体面积最大、规划最先进的爆炸复合生产线,并且产品通过了中质协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年产钢合铝、钢合钛等复合板材10228吨,产值1.12亿元。

黄彦生介绍,该公司二期项目将建设复合管道生产线2条,建成后,预计年产量增加4万吨,总体形成年产6万吨复合板材生产能力,产值可达10亿元。

在丛林镇海孔村,还有另外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万创无缝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自2008年投产以来,该公司累计生产钢管约33万吨,产值近16.5亿元,在西南钢管市场占比10%以上。

近年来,丛林镇大力招商引资,一家家以新型材料为主的企业陆续入驻,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技术工人涌入、一件件成品运出,产品远销河北、山东、陕西、广西等地。目前,总投资约1.2亿元的天馥生态酒庄项目、武装无人机装备实验检验基地和轻武器试验靶场项目正式签约,名一商砼生产项目、重庆昱华可溶镁合金桥塞生产项目、矿采项目、110KV变电站项目等已完成论证和踏勘选址。

环境改善 群众幸福感增强

夕阳西下,丛林镇绿水村山水田园环绕,炊烟袅袅,一派世外桃源之景。

难以想象,几年前的绿水村一点也不“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是当地村民最真切的感受。

“过去村里的道路是泥泞小路,现在全部改为水泥路,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村民张果福说,不光是改造了道路,连家里的污水管网、厕所等也都进行了改造。

近年来,丛林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村公路40余公里,修建人行便道、生产便道35公里,开通集镇至海孔、集镇至白龙湖等公交线路,实现了人行便道硬化全覆盖、户户通公路硬化率80%,形成了外联内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安装管道30余公里,完成丛林水厂改扩建工程、松涛湾水库下闸蓄水、观音寺提水工程一级提灌站,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安装天然气1300户,实现天然气村村通。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该镇每年投入442万元开展农村常态化保洁,聘请86名专职环卫人员定人定岗定时巡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定期开展“卫生户”“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建成市民公园1个、公厕7座、垃圾中转站2个、“美丽庭院”110个,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300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每天早晚,张果福都会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并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倒进入户分类垃圾桶。“现在村子越来越干净了,环境变好,生活越来越舒适。”张果福乐呵呵地说。

(曾 姚 张无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