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庆:文旅融合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2019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

在全民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美好氛围中,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迎来八方游客,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迸发超强吸引力、向心力和品牌力,全域旅游呈现红红火火的良好态势。

据市文化旅游委消息,国庆假日前四天,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153.49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103.44亿元,同比增长32.9%。游客接待量增速和旅游收入增速居全国前列。

璀璨夜景点亮游客“潮”生活

高楼大厦为“画布”,光影科技为“画笔”,山水城灯交相辉映。夜景本就是重庆旅游的一张王牌,而今年国庆假期,这张王牌更加璀璨:

自9月21日起,重庆以“祖国万岁”为主题,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灯光秀”,渝中、江北、南岸等多区联动,用光影的艺术语言,祝福伟大祖国,礼赞幸福生活,抒发爱国情怀。

与此同时,重庆适时推出“水上观、陆地赏、空中览”三种线路,涵盖两江游、洪崖洞、大剧院、南滨路、朝天门、长江索道等经典旅游产品,让游客全方位饱览山城夜景。

“我从南滨路乘车,登上南山一棵树,满城的灯光洒落江心,让你分辨不清何处是水、何处是岸。错落有致的渝中半岛,就像一块五彩的宝石,镶嵌在长江和嘉陵江之间……天下夜景尽在渝州,美得确实无话可说。”在南山一棵树观景平台,来自北京的游客翟耀辉尽情地拍照,饱览夜景,连连赞叹“不虚此行”。

在洪崖洞、南滨路、朝天门、千厮门大桥等地,重庆日报记者看见,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几乎把每一处观景台站满。

“如果说白天的3D魔幻都市,是重庆的A面孔;夜晚,城市灯火犹如漫天星河,就是重庆的B面孔。”来自浙江的游客舒骏言赞叹,重庆的A、B面孔,一城千面、移步换景,堪称山地城市造景的典范。

据市文化旅游委初步统计测算,国庆假日前四天,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153.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2.9%。

在主要夜景观赏地,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53.11万人次,同比增长16.85%;磁器口古镇接待游客35.14万人次,同比增长4.93%;南岸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24.26万人次,同比增长5.8%。

打好“山城”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游客多视角分享山城美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的山地都市旅游品牌,重庆旅游在这个假期交出了一张漂亮成绩单。

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如果说夜景是强磁场,吸引海量游客汇聚山城,那么文旅融合则是重庆全域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个假期释放出了完美消费潜力。

据介绍,假日前四天,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356场次,涵盖折子戏表演、川剧表演、摄影展、书画作品展等多种类型;全市文博场馆推出了29个专题展览,涵盖重庆生活变迁物证展、油画展、雕塑展等;全市超过400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各地非遗展演、互动活动300余场次,涵盖铜梁龙舞、大足鲤鱼灯舞等。

丰富的演艺节目、展览活动和驻场演出等,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欢迎,全市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其中,国际马戏城上演的《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场场火爆,上座率达90%以上。全市各项非遗展演,吸引市民和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乡村游、红色游成假日市场新亮点

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国庆假日前四天,重庆除了都市旅游、精品景区旅游、古镇旅游等抢眼外,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新亮点。

随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国庆假日期间,我市乡村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主城片区的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分别接待游客2.03万人次、4.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03%、11.11%;渝西片区的大足区荷花山庄、南川区生态大观园分别接待游客6.75万人次、9.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21%、10.71%;渝东北片区的梁平区百里竹海景区接待游客11.96万人次,同比增长42.72%;渝东南片区的黔江芭拉胡景区接待游客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

红色旅游持续走红。假日期间,全市红色景点表现强劲,各景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全市2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市级评定授牌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33.87万人次。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杨闇公故里、赵世炎烈士故居、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建川博物馆等接待总人次持续升温,接待游客量占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游客量的94.3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