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在公为征安,积极进取做先锋。丽水开发区把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执行力、战斗力的主战场,作为检验党员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大考场,以高质量完成任务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打响“征安攻坚战”。
2018年1月10日,开发区启动城中村改造。20多个月的时间,丽水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全力攻坚,截至目前,项目征收房屋788小户,面积12.55万平方米,发放补偿款近9.3亿元。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现阶段必须面对的历史课题。对于开发区而言,这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产城融合、全域统筹发展、建设大花园”的重要载体。
赢在速度 拆出新天地
仅用2.5天时间完成丽水机场项目潘田村临时棚39户签约工作,签约率达100%,速度居全市城中村改造项目之最;截至8月底,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水阁、桐岭余等4个村700余户签约工作,涉及房屋征收面积12.55万平方米,征收量创历年之最……
作为“一江双城”发展部署的大载体、城市功能拓展的新空间,丽水开发区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措施强势推进,创丽水市城中村改造“新速度”。
“城改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勇担当、善作为的新时代党员干部群体。
开发区从各部门抽调32名党员干部充实攻坚队伍,专门成立“城中村改造临时党支部”,管委会副主任任支部书记,推进临时党支部与4个征收项目村支部联建共建,聚焦征收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征安指挥部和征收项目村支部共235名,分别成立6个“网格化”党小组,形成“支部每日研判、党员包干到户”的网格化工作机制。城改中,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总负责人,党员干部全部赴前线,做好729户被征收户4套安置方案的解释工作,最大限度保障被征收户利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党员干部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赢得了被征收户的认可和支持。“党员干部都带头拆了,他们的眼光比我好,我们信他们,也都跟着拆了”,黄渡村村民徐某说。
“超马跑道项目上,党员干部想尽办法,争分夺秒,寒冷天气下连续作战15天,全面完成白岩黄渡村40户的征迁和拆除平整交付施工等全部工作,没留下一户尾巴”,黄渡村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据了解,开发区20多名村两委干部和百名村党员不仅全部带头签约,而且积极发动身边亲朋好友签约,在维护稳定、政策宣传、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等各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运作透明 公平顺民意
如何征,才能顺民心、得民意?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关键。
在市政府规定的补偿标准基础上,开发区新增出台《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标准》,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标准。针对大量历史遗留的房屋建筑未经产权登记的特殊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出台《开发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监测认定的操作规范(暂行)》,规范房屋监测认定。
今年以来,丽水经济开发区共完成房屋面积认定面积23万平方米。在认定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化手段,采用无人机、AR等新技术固定征收范围、影像资料技术对房屋进行立体全景式展示,不同于以往看资料、查表格的面积认定确权方法,影像资料确权法不仅灵活实用,而且直观准确,有效遏制房屋征收项目抢建,维护了征收的公平公正。
政策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开透的机制,丽水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坚持信息公开为原则,建立了一整套运作高效的“阳光征收”工作机制。运用房屋“阳光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手段签约,将传统的入户、建档等工作纳入房屋征收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操作,规范拆迁业务流程,使整个征迁流程透明化。
采访当日,在征安指挥部办公楼前的LED大屏幕和触摸屏系统前,记者看到陆续有群众前来围观。“每日20余条城中村改造全流程的信息在这个大屏幕滚动展示,我们还通过短信、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每天定时更新发布各征收项目的签约、腾空、拆除等数据”,丽水经济开发区征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让百姓实时掌握城中村改造动态,使征收结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留住乡愁 唱响新生活
“环境新了不说,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酒会’的图标,满满都是小时候的回忆呀”,中秋节回水阁村与家人团圆的大学生小毛说,看到眼前的新景象,她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连连感慨“以后爸妈都是城里人了!”
故土难离,针对城中村改造中百姓内心不舍但又期盼新生活的矛盾思绪。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历史文化能保尽保,将被征收村的地域特色文化,融入街道社区文化家园、文体活动中,在建设规划上注重凸显历史人文底蕴,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延续文化传承。
为讲好开发区城中村改造故事,延续城中村的历史文脉,一边邀请30名摄影家、文化界人士走进征收项目村,记录城中村改造中的人和事,以及改造过程中涌现的感人事迹、村民的思想动态、精神面貌,制作《城市蝶变》宣传短片;一边委托专业文化公司,以文字、照片、影像等形式,全方位记录城中村改造前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村容村貌,为235户被征收户拍摄与老房屋的合影照片,形成500余份资料留给后代人回忆。
如今,走在开发区的道路上,两旁屋宇鳞次栉比,头顶天空清新蔚蓝,一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画面正向这里的新居民徐徐展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