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巢湖:做实可持续扶贫产业 让贫困群众得实惠

2019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优先摆位,到乡村振兴“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首要地位,都反映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巢湖市始终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产业可持续,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振兴有基础”为目标,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路径。自2015年以来,巢湖市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40个,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3亿元。通过特色种养业、光伏、电商、旅游、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项目,已探索出产品多样、结构合理、收益稳定的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巢湖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16户、27242人,16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立足资源优势,培产业。巢湖市充分发挥地域茶叶、渔网、中草药种植、稻虾共养、番茄等“五大”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公司+农户”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构建“五大产业+”扶贫格局。其中渔网产业,建设渔网特色扶贫产业基地27个,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茶叶产业,总面积3.38万亩,建立茶叶产业扶贫园16个,惠及贫困户1500余户,带动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中草药种植产业,引进瓜蒌籽加工龙头企业侬安康有限公司等企业,做长产业链,种植面积2万亩,惠及贫困户2000余户;稻虾共作产业,总面积8.1万亩,带动900户贫困户;番茄产业,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番茄近6万吨,惠及贫困户近500户。今年以来,“四带一自”共完成户数6119户,其中“四带”共带动4912户,“一自”完成2358户。

发展集体经济,壮产业。2015年以来,巢湖市共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176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1亿元,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折股,茶叶基地、瓜蒌子种植、设备采购等形成,实现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8966户次,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年人均增收600元以上。近年来,巢湖市通过扶贫工作的推进,各村居利用土地流转、资产置换、量化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产业,不断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发挥村级集体资产效益,实现16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同时,根据贫困户困难程度,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成五类,运用分类结果,进一步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收益分配方案,通过资产收益分红,缩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之间收入差距,实现“共同脱贫、共同富裕”。

健全消费渠道,强产业。为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增产不增收、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促进贫困群众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大力宣传扶贫产品这一“品牌”,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解决扶贫农产品“难卖”问题,让扶贫农产品不再滞销。截至目前,巢湖市共有1225名贫困人口参与享受消费扶贫政策,爱心人士共帮助销售农产品达311.65万元,户均增收2544.15元。如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巢湖市供电公司,强化企业责任担当, 成立“扶贫公益联盟”,组织开展消费扶贫“爱心订购”“党员认领”行动,带动24户贫困户,主动增收累计达12万余元,为贫困户筹措善款8.2万元,衣物850余件。

脱贫要持久,长效在产业。扶贫攻坚的核心是发展扶贫,而发展扶贫的核心是发展产业。巢湖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立长远、抓机遇、引龙头、强服务”,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为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