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长沙县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到今年底,湘丰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万元,村级固定资产已达1000万元。随着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推进,湘丰村茶乡美了,农民富了。
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作为金井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村,湘丰村通过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村级闲置村部、厂房、学校等“沉睡”的资产,使资产变资本,进而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镇村两级支持湘丰茶业在当地整合控制茶叶基地35万亩,其中自有基地5.5万亩,带动近20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湘丰村将农民土地流转至集体土地合作社,再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流转,通过科技引领和龙头企业收益带动,实现农民增收的“五元回馈”即:按年一次性收取保底流转金、集体股份收益保底分红、优先就业工资收入、农民救助金、集体股份收益分红。
“通过巨型稻、茶博园两大产业的创收,2018年湘丰村实现土地流转995亩,农户每亩每年仅土地流转就可以获得净利润900元。”据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介绍,过去村里70%的人外出打工,现在则反过来了,外出务工的比例下降到30%,仅湘丰集团就吸纳了2700多位村民就业。2019年,湘丰村农民在两大产业基地务工的收入超过1000万元。
综合改革带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湘丰村建立了“专项资金-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新模式。2017年,湘丰村以农综改财政资金作为村级资本投入到茶博园、巨型稻两大产业,第二年湘丰村收取巨型稻、茶博园两大产业基础设施租金30余万元,村级固定资产增加620余万元。
伴随着产业发展,湘丰村的变化也天翻地覆。1000亩全链条绿色生态种养结合的巨型稻产业基地、拥有150余个品种的500亩猕猴桃果园、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茶博园、古色古香的脱甲茶街……绿色成为这里的生产特色、生态底色、生活本色。
湘丰村通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治村,村干部的权力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运用。同时,发挥村民组长、老党员、群众骨干、老年协会“催化剂”“润滑油”的作用,调动全体党员力量。运用党建O2O等网络平台宣传乡风文明,组织家风评比活动,细化村规民约,湘丰村民心越凝越紧,谋发展的决心愈加坚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