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将盐城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盐城机遇与挑战同在,正努力将生态好、空间大、农业强的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盐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盐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现在制度标准、理念方法等与上海接轨更加深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一区三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努力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体现盐城作为、作出盐城贡献。
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
12月16日上午,盐城大丰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全球最大单体组件生产车间内,4条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这4条生产线原先设计的产能是750MW,通过技术改造后,目前的产能已经达到1.5GW,产能翻了一番。加上我们光伏组件产品的先进性全球领先,所以今年的生产形势特别好。”大丰阿特斯项目负责人孙冬梅介绍,1至11月份,该企业实现开票销售超17亿元,其中出口超2亿美元。
阿特斯是盐城重点培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该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充分发挥空间大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强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
作为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苏北城市,盐城主动融入,将产业发展放到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中去定位,依托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巩固传统市场优势,扩大新兴市场份额,奋力迈上中高端。目前,汽车、机械装备、纺织等传统产业快速转型,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汽车产业是盐城市产业的亮点。目前,东风悦达起亚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和137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累计产销突破550万辆汽车,是全省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瞄准新能源汽车重点方向,盐城市主攻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有6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与韩国SKI、华人运通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盐城市还聚焦主导产业,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的联系沟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接踵而至的大项目、好项目,成为盐城市形成优势竞争产业的龙头。
“大丰不是上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跟随者’,而是要成为上海、大丰两地创新接力的‘探路者’‘试验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主要负责同志说,在全方位、多维度接轨上海工作中,集聚区始终紧紧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招引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的总体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力度,不断加快集聚区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全面融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走出一条合作共建、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有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东部是黄海湿地,西部是湖荡湿地,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建有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全球第二个海洋湿地遗产、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让盐城的绿色“家底”变成了世界的生态“焦点”。而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也为盐城的旅游产业输出了一块国际认可的“金字招牌”。据介绍,成功申遗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盐城旅游的国际关注度上升了38%。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盐城将围绕“遗产+”新经济,制定遗产地生态旅游规划,以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为关键,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盐城将重点改造提升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中华麋鹿园,新建盐城野生动物园、袁家尖度假岛,加快改造提升新洋港老街、黄沙港渔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弶港世遗小镇,完善提升野鹿荡特色生态旅游,科学实施蹲门退养区生态修复,统筹景点之间的空间连接,新建宁靖盐高速东延至G228的高速公路,扎实做好老海堤(射阳县至东台市)的景观提升及新洋港岸线两侧的环境整理等工作。”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员、申遗办主任吴其江介绍说。
申遗成功之后,盐城在旅游发展方面将有什么新动作呢?“一方面,我们将推动沿海环境美化,建设一号海堤公路。南起东台弶港、北到响水陈家港,千里海堤路,让游客感受湿地的旖旎风光与黄海的豪迈气势;另一方面,将布局乡村旅游公路。届时,蜿蜒绵亘的美丽乡村旅游公路串联起大纵湖、射阳湖与片片湖荡,在森林中驶过,在湖荡中穿行,使自驾游成为一种乐趣与享受;同时,我市还将依托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淮剧艺术小镇,并且进行沉浸式旅游景区建设,用传统艺术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打造精神家园,让九龙口这一‘里下河的明珠’绽放出更多璀璨的艺术之光。”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同志说。
冬日的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如诗如画,每到周末,就会迎来大批上海等长三角都市的游客……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是盐碱荒滩造林壮举,是盐城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战略的生动见证。近年来,盐城举全市之力,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并于今年11月15日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11月29日至12月5日,盐城在上海举办农业接轨上海系列活动,发布了“盐之有味——自然遗产地盐城农产品”盐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首批获准使用该品牌的12个企业颁发授权证书。
为农产品贴上“自然遗产地盐城农产品”绿色标签,盐城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通过整合公共品牌,盐城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能够以更严格的质量管控、更标准的生产规程、更规范的贮运包装,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提供更加优质的农村产品。
12月7日,第九届中国粮油榜在北京揭晓,江苏射阳大米集团再次入围“中国百佳粮油企业”,其“谷投味道”牌射阳大米荣获“中国十佳粮油优质特色产品”。而就在上个月23日,射阳大米集团在上海举行推介活动,发布的“谷投味道”射阳大米虾田米系列、富硒米系列、生态米系列12个新品,很受经销商追捧,现场订货达12000多吨。
农业一直是沪盐两地合作历史最久、范围最广、关系最密切的产业。今年以来,盐城不断加大农产品接轨上海力度,通过建设农产品供沪基地、加强宣传推介、建设直销窗口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产品进上海。东台西瓜、射阳大米、大纵湖大闸蟹、阜宁生态猪肉、盐城草鸡(鸡蛋)等主要农产品越来越多地销往上海市场,赢得了上海市民的青睐。
盐城是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中唯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城市。上海80个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盐城签约了37个,今年新增27个,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是地级市中最多的。上海蔬菜集团在盐城设立了农副产品外延基地3.5万亩,其中设施面积1.5万亩。盐城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上海设立直销窗口、配送中心800多家,今年新改造提升直销门店133个,综合配送中心13个,预计年销售额超300亿元,约占上海市场鲜活农产品销售总量的10%。
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盐城打开了发展新空间,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盐城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作为后发崛起的板块,对融入长三角、接轨上海更加自信。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说,后发不是复制克隆,而是创新发展;不是梯度转移,而是协同共赢。
融入长三角,拥抱大上海,盐城满怀自信,阔步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