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庆涪陵的工业成色,产品最有说服力。小小的榨菜丝并不起眼,但涪陵人就能把它做成全国皆知的知名品牌。凭借真抓实劲、敢抓狠劲、善抓巧劲、常抓韧劲,涪陵工业由过去的“小字辈”发展壮大为涪陵经济的“当家一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清洁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五大产业为主导的涪陵工业,不仅成为重庆工业的重要支撑,也让涪陵赢得“工业涪陵”的称誉。
从涪陵工业,到工业涪陵,既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升,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涪陵工业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艰苦创业,一届接着一届干!”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说,推动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成就工业涪陵的必然选择。可以说,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涪陵一直在赶考,并不断交出涪陵答卷。
抓住创新“牛鼻子”
2019年11月,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的藿香正气液、急支糖浆等产品获批在巴基斯坦销售和使用。至此,太极集团藿香正气液已在14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急支糖浆已在6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
一份批文,对于老牌药企太极集团并不新鲜,但它彰显的是海内外市场对太极集团坚持创新追求品质的价值肯定。“没有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就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品上市。”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董事长万荣国介绍,这些年,太极集团大力推动科研创新,与国内外15所院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太极院士工作站,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确保了公司在药品研发和大健康产业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
坚持创新,是涪陵工业整体素质提升、竞争力迸发的关键“钥匙”。近年来,涪陵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发力点,推动构建“一个支柱产业一个创新中心,一个重点企业一个研发平台”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双创孵化、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领域精准施策,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平台,助推企业保持旺盛竞争力。
始建于1946年的重庆三爱海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知名的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专业制造商,与奥迪、大众、通用及国内多个汽车品牌长期合作。在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旁,三爱海陵副总经理蒋蓉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按照现代物流和精益生产的思维和方法布局,实现设备单机自动化和连线自动化生产,稳定性、可靠性及防错功能大幅提升。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企业创新敲好鼓、护好道。涪陵区科技局局长陈圣玲介绍,在涪陵,有五大平台支持企业创新:企业研发平台、企业专利服务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平台为支撑形成的良好创新氛围,催生出更多创新成果。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市级研发机构7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法人化研发机构1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10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700余家,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3.5%。
扭住实业不放松
涪陵工业,多从传统小作坊起步。因此,涪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这一块做不好,许多实体就垮了;做好了,实体经济的底子就硬了,涪陵经济的基础就牢了。”涪陵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潘文说。
走进涪陵榨菜集团的生产车间,只见剥完皮的青菜头沿着传输带送上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料到最终的成品,全部由机器完成。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平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典型的农业手工企业出身。以前,从挖青菜头到清洗、腌制、脱水、切丝、拌料、包装,全是“手动挡”。经过多年努力,涪陵榨菜集团已经改造升级11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约80吨成品榨菜,而过去400来人一天仅能生产30吨。涪陵榨菜成为涪陵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活标本”。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道理好懂,可是怎样改、怎样提?涪陵人在实践中摸索出答案,就是盯住技术方向,瞄准市场需求。现在,涪陵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在“点”上抓单台设备改造、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在“线”上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在“面”上抓系统集成、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推动老企业跟上步伐,焕发新生。
紧紧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提升存量,做优增量,使涪陵工业底子不断夯实。如今,涪陵以涪陵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为承载,除太极集团和涪陵榨菜两大板块,以华晨鑫源30万辆汽车、万丰600万只汽车铝轮毂为代表的汽车及配套产业不断集聚,以华峰集团氨纶等产品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加速壮大,以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加工利用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以华通电脑PCB板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放量投产。今年前三季度,涪陵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6.7亿元、增长10.4%,总量上升至全市区县第一。
优化环境是关键
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两江汇合处,三峡库区腹地,对发展环境有天然的敏感。周少政表示,在涪陵,发展环境具有“硬”和“软”双重意义。硬的方面,就是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做好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三篇大文章”;“软”的方面,就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良好营商环境。
硬的一手如何抓?首先是定规矩。涪陵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在环境保护上,涪陵绝不打擦边球,对所有项目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规矩办,迄今否定上亿元投资项目不少于10个。
生态环境局既做“否定”,也做“肯定”,而否定和肯定都是服务。比如,对于影响环境的企业,生态环境局都会积极帮助寻找治理解决方案,涪陵榨菜废水稳定达标就是生态环境局推动攻关研究解决的。“在涪陵,生态环境局被企业当做真朋友。”该局负责人说。
“真朋友”成为涪陵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生动见证。在涪陵,服务企业“三百”行动已成为品牌,即“百名领导联系企业,百个科室对接企业,百项涉企问题化解”。“三百”行动既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具体行动。
为了解决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融资难”困境,涪陵区设立了“助保贷”、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成立了科技融资担保资金和创业种子投资基金,积极争取央行“支小再贷款”资金落户,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坚决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仅今年前三季度就为企业减税降费13.1亿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既解决具体问题,有困难化解困难,更注重建立稳定可靠可期的制度机制,成为涪陵“软环境”的核心。涪陵区区长种及灵总结,在制度建设上,涪陵正围绕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以行政服务“一站式”办理、企业登记“银证通”模式为主,努力打造从制度上聚焦提质量、强能级、添后劲、求实效的涪陵环境。
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25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