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码澎湃“双创”的杭州现象

2020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浙江是一片自带创新创业基因的土地,从古至今,浙商凭借极强的商业敏锐度成就了不少财富神话。历史沉淀让杭州将这份基因传承,如今创新创业的理念早已融入杭州的血液。

近年来,杭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围绕双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合一”的双创生态系统,助力杭州不断提升创新“高度”、夯实人才“厚度”、跑出双创“速度”。

杭州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创业人士“逃离北上广深”的首选城市,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培育了众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活跃着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和海归系等群体,他们是杭州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打拼着事业,热爱着这座城。

气质相投的人与城互相吸引

近年来,杭州加码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等。如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依托于浙江大学的科研、人才、资金等资源积极扶持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突破产业化壁垒。该研究院正在孵化的公司——纯迅生物科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将单细胞测技术推向市场化,这项技术是应用于近几年最令人振奋的可能攻克癌症的领域。纯迅生物科技的创始人赵三强当初放弃了澳洲高收入的稳定工作,投入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中,而激励他的正是对技术的自信与为了潜在价值奋斗的决心。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与个人选择创业一样,一座城市要想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不能仅依靠着城市里已有的产业资源,更需要去孵化有潜力的微型初创企业。选择创业,便是选择了风雨兼程,创新创业者往往是在行业的空白区中摸索,这让初创企业难免走弯路或踩雷坑。

灵长智能的创始人苑志超认为,目前杭州的市场容错性很高,企业能放开手脚去大胆创新与尝试。客户愿意接纳新技术或创新性产品,即使是公司犯错,双方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做出更好的技术与产品。如果说创客的特质是积极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开放包容、即使失败后也有巨大反弹力,那么杭州也是拥有此特质的一座城。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创业人

走进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正如灵长智能的创始人苑志超的感受一样,这里有着类似硅谷的设计,大面积的灵活平面布局表现出更为扁平的管理文化。

除了优良的硬环境外,让苑志超感到满意的还有杭州的人才环境、产业环境与政府的配套服务。“经过多次招聘后,我发现杭州的人才聚集度非常高。”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超出了苑志超的预期,加上滨江信息产业的聚集性与产业链的均衡性,为灵长智能的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下游客户。在灵长智能落户杭州的这一年期间,苑志超切身感受到了政府高效务实、求贤若渴的工作态度。“有一次我在美国硅谷向杭州政府人员询问事宜,当时国内已经深夜12点多,对方针对我的问题做了详细且清楚的回答。”一个政府能如此积极努力为企业设想,他也坚定了发展企业的信心与决心。

许多选择创业的人对财务、税务、法务以及工商知之甚少,特别是海归高层次人才甚至对国内环境也不甚熟悉,这期间需要政府或产业平台对企业提供大量的帮助。十域科技的CEO徐强回忆起自己从产生创业意向到项目落地杭州只用了两周时间,对政府的执行力度啧啧称赞。在他看来时间成本是最关键的,而政府提供的一项核心服务便是缩短项目落地的时间。

除了节省时间成本,杭州政府还为企业拓展市场节省了交易成本。徐强举了十域科技申报杭州2022亚运会活动服务供应商的例子,如果不是政府背书,十域科技很难跨入这类高规格项目的门槛。可见,杭州的关键技能在于政府与企业上下一心务实做事,初创企业不是完全依赖政府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呵护,形成了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杭州如何更好地陪伴企业成长

创新创业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要想在一个领域崭露头角,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杭州在孵化初创型企业时越来越关注团队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由人才带技术,技术带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培养路径,而走通这条路径需要政府着重考虑如何吸引人才、帮助项目融资、提供配套服务等方面。

近年来,杭州人才净流入连续多年全国第一,这彰显了城市强劲的“虹吸效应”,但比起北上广深的人才密集度,杭州还需吸引更多外来的高新技术人才,同时要合理控制居民的生活成本问题。目前投资界的资本活跃度整体较低,许多机构的投资行为比较谨慎,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技术理解门槛高、前期投入大、项目周期长,承担更大的风险与压力。

所以,不管是杭州政府的产业基金,还是本地的投资机构都应该加强资本的管理,形成投资运作体系,培养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投资人才,如在关键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产业领域内,能够敏锐地识别具有潜力的商机,做到“捧一颗热心,长一双慧眼”。

一座城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是同呼吸的共同体,是杭州的双创氛围造就了坚持的创客们,也是创客的成熟不断反哺着杭州。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当前的杭州,双创热力已渗透到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但从城市的持续性创新发展来说,只有耐得住孵化期的冷板凳,各方齐心协力去沉淀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形成丰富多样的产业生态,未来杭州才能持续发光发热、领航筑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