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效防控疫情是前提,稳住经济发展是关键。崇明区竖新镇党委自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下半场”以来,在确保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各类经营主体的复工复产工作,着眼抓实“稳复工、促就业、抓发展”。全镇党员干部坚持多措并举施策施力,齐心携力共克时艰,努力实现防疫和发展“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精准服务凝聚力量,促进人才就业返乡
全面强化稳就业“援助制”。竖新镇党委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提供多项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匹配工作岗位。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鼓励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交通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招工建议,解决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营业问题。建立企业疫情防控“责任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作为竖新镇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之一,具体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工办、安监所和资产办为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企业防控到位。防疫期间,全镇70名插村干部履行“我是党员,我先上”承诺,建立“一日一报”制度,并协助做好区镇和村居之间做好沟通“联络员”。加强离沪返崇人员“隔离制”。严格执行外来人员“14天隔离、进厂登记、测量体温”管控要求,对有异常情况人员坚决拒绝进入企业。通过镇防疫专项组、纪委督查组不定期随机抽查合作社复工后落实防疫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一旦查出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如拒不整改,采取联合执法方式停止复工。
排摸疏导实际困难,确保企业平稳复工
当前,各类经营主体面临“井喷式”复工潮,需要尽快将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排除企业复工“堵点”。竖新镇党委通过联合镇经济办、安监所、工会商会、创业孵化园等多部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主动为企业提供管理、物资、劳动力等方面援助支持,防疫期间累计提供线上招聘信息170条,进行企业复工备案58个。镇村青年组成“专业队+突击队”,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微信群宣传讲解“四个一”企业防疫措施、切实提升企业防控意识,双管齐下打通人流、物流、货流“堵点”,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的去。落实分区分级“重点”。镇党委针对崇明大道建筑工地、东禾九谷、海上花岛外来人员多、流动人口多的现象,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三级分类管控。事前,镇党委召开3次专题会议,协同多个条线商讨镇域内在建项目开、复工准备工作;事中,建立在建项目“复工申请制”,签署健康承诺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事后,镇班子领导带职能部门多次到现场检查企业开工情况,插村干部定期查看体温测量表、防疫物资储备、外来人员登记记录等,确保复工有序、安全生产。解决返乡员工“难点”。镇企业疫情防控办通过推广市民健康“随申码”、畅通返乡信息渠道,帮助返乡员工顺利回崇,严格执行隔离期后投入生产。竖新镇商会也积极响应、组织发动各类人士为防疫一线做实事,先后捐赠物资口罩10720个、酒精230升、84消毒液325瓶、食品水果累计73700元,捐款44000元,切实帮助镇域内经济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困难,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紧扣农机“春耕备耕”,紧抓农业经济发展
抢占时机抓好“农业”。竖新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前期排摸,完成水稻等农作物的种子申报,蔬菜、扣蟹的销售。结合疫情对近期春耕备耕情况提前了解,通过电话、线上、微信等方式对21个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登记上报蔬菜销售宅配补贴,并及时联络村农副主任帮助基层农业春耕有序开展,抓紧时机解决好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发展不误农时。创新渠道平衡“产销”。镇经济办、农技中心通过电话沟通、线上联系、视频“云销售”,及时了解商品信息、人员户籍、车辆运输轨迹等信息,约定“不现金交易、到达交易场所后不下车”“零接触”交易新模式。这一模式打开农副产品销路的同时,也符合了防疫要求,保障购销双方安心、顺心、放心交易。近期竖新镇明强村养殖户李德海通过村居渠道申报,镇部门沟通“云销售”模式,完成了3000斤扣蟹交易,在防疫期间“隔离不停产”“隔离不滞销”。
下一步,竖新镇党委将继续抓好疫情管控和经济生产,坚持做到全面掌控人员动态信息、全程留存防疫和复工痕迹、全力实现无死角督导检查,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加强防控,逐步、稳妥、平安复工。(上海基层党建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