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实招巧招破解疫情期间“用工难”

2020年04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受疫情影响,用工短缺成为企业复工后的一个难题。用包车、专列跨过半个中国去接你,创新推出共享员工,开辟就业直通车”……在用工大省浙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各类缓解用工难的硬招实招不断,企业复工复产紧锣密鼓推进。

复工潮凸显用工难题

企业刚复工,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老工人回不来,新工人招不到,工资加倍也没用。近日,杭州一家纺织厂老板袁军看着复工统计表,面露愁容。

袁军告诉记者,目前缺四五百名操作工、安装工等一线工人,这些岗位的工人60%来自贵州、江西等省份,什么时候能返工还不确定。纺织生产是流水线,少了一个工种就做不了,我们也只能干着急。

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工的企业目前正在迎来复工潮,如何让人到岗成了他们迫在眉睫的难题。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年生产保温杯3000万个,现在一线工人到岗率低,导致企业未进入实质生产阶段。我们企业有1300人,一线工人的到岗率只有1/10左右,产能上不去。公司总经理吕峥健说。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复工推迟打乱了招工节奏,以及一些疫情较重地区采取了区域封闭、交通管制和出行限制等措施导致返程难,不少用工地区均出现了招工难现象。

以浙江东阳市为例,该市初步统计需要6.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才能满足企业开工生产,但目前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的缺口还很大。

江西上饶市婺源县务工人员汪纪飞说,按往年,他和80名工友正月初八就回浙江东阳上班了。受疫情影响,他们推迟半个多月才回去。汪纪飞说,受疫情影响,他们村300多名在江浙沪等省市务工的村民,目前出去的只有10%左右。

复工之战各显神通

地理阻隔和交通管控给企业复工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在确保疫情可控前提下,让员工及时返工,这场抗疫之下的复工之战,也在浙江各地各显神通下悄然开打。

公司包了5辆大巴,把外地的110名员工接了回来。近日,在浙江德清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内,车间主任张创业比对着复工人员名册,稍稍松了口气。

在杭州,一趟趟复工列车相继驶来。为了降低返程运输的疫情传播风险,杭州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对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河南、四川、贵州等省市的部分地区,申请开行外地务工人员返程专列。216日晚,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的第一趟定制专列到达杭州东站。

据浙江省人社厅统计,截至222日,浙江各地通过包车、专列等形式累计接返员工已突破10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的浙江用工紧张局面。

除了外部招引,浙江还积极尝试网上挖掘内潜等创新方式。我们首批有60多名原本在餐饮企业上班的员工马上就能到工厂流水线、包装线等新岗位上工作了。嘉兴市九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森说。

借力餐厅服务员、景区售票员闲着慌,破解工业企业用工荒。在浙江金华,开了十几年黄牛面馆的刘萍,通过体检、培训关,成为新区美鑫防护一名生产口罩的新打工妹。美鑫防护总经理郑文星说:我们现在机器满负荷运行。共享员工主要从事包装等简单工作,他们的加盟对我们支持很大。

一头精准对接用工需求,一头搭建用工平台,开通企业招聘网上直通车,在浙江湖州,一档全天候网络直聘平台上线,免费向全市用人单位提供线上就业招聘服务。

此外,为鼓励企业扩大招工规模,浙江一些地方政府还拿出真金白银给企业纾困。湖州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宁波规定,疫情解除后当月,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500/人标准补助企业。

有序复工考验治理水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破解用工荒一方面要加强各地政策导向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用工大县与劳务大县之间的劳务对接。

浙江省永康市人社局副局长王海说,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建议劳务用工大县(市、区)利用大数据手段,在更大范围精准筛查出低疫情风险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名单,并建立起健康检测互认工作机制,农民工在体检合格后实现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点对点直达返岗。

还有专家建议,借鉴共享员工做法,建议政府与大型平台企业共同搭建共享就业信息平台,围绕就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岗位共享信息、职业资格培训、相关认证等提供一站式在线平台。让用工信息快速同步,让不同企业、不同技能劳动者可以快速匹配到适合的岗位,这样整个运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

我们还希望政府以县为单位划定重点疫区,对非重点疫区乘坐火车返回的务工人员,如需隔离的,隔离费用也由政府与企业共担,以减轻企业压力。同时,在防疫物资采购配给方面,能为企业提供便利。多家受访企业说。

经济参考报 2020-03-03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