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来,成都城市能级全面提升,“主干”支撑持续强化;文化、科技“软硬实力”双双提升。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成都已成为内陆腹地连通世界的窗口与前沿。
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赋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定位;2017年末,成都市委明确提出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如今,成都成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全面提升,“主干”支撑持续强化,建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正在崛起的西部金融中心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化招商引资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第九届环球总评榜”发布典礼上,成都斩获“2019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一名和“2019中国招商引资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两项大奖。
国际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为何成都最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或许正是答案。2019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17012.65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822.7亿元,同比增长16.9%,首次成为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2020年,成都将重点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同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基本任务,成都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
2018年,成都首次发布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600亿元。
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19年9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发布。成都排名全球第73。本期指数还首次引入金融科技排名,成都金融科技表现强劲,排名全球第18。
建设重要的科技和文创中心
新年伊始,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就传来好消息,全球首款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基于IGZO技术的100英寸8KGOA超大尺寸、超高分辨率显示面板成功点亮,标志着IGZO技术应用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对于中国电子、中电熊猫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这无疑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的有力支撑。
今年1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成都斩获颇丰。在蓉20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四川省获奖总数的80%,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19年,成都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总数突破41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35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总数达到67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在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复制推广。
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表示,今年将策划、组织更多的科学装置、设施和平台,让国家更多创新资源落地和布局到成都;强科技资源转化不足的弱项,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对接到产业功能区和企业……
围绕提升文化实力,成都全面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制定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人文魅力享誉世界、文化人才充分汇聚、文创产业实力突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创新创造活力强劲的发展新格局,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
2019年,成都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350亿元,有各类数字文创相关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百余家。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去年10月,成都欧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丁宪强将他青白江区果园的3万多斤猕猴桃装了一个集装箱,首次搭乘中欧班列(成都)出口至欧盟市场,很快就被销售一空。丁宪强说,公司从2018年开始出口猕猴桃,但是真正尝到甜头的还是这次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后打破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的瓶颈,也提振了做大做强出口业务的信心”。
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成都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而国际通道建设是其重要抓手。据成都市口岸物流办主任杜进有介绍,2019年,成都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增至126条,其中定期直飞国际航线达73条,全年新开国际定期直飞航线达15条,创历年新高。
陆海联运网络拓展完善,亚蓉欧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26个城市、国内15个城市,年度和累计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未来将满足6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140万吨年货邮吞吐量需求,成为一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也是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与交通相比,交流开放更是经济活动的动能源泉。到2022年,成都将建设成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推动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成都已成为内陆腹地连通世界的窗口与前沿,“一带一路”外贸增长特别明显。2019年,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714.2亿元,同比增长23%。据成都海关统计处处长潘旭东分析,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持续增长,成为拉动成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发挥对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年初,中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城”之一,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肩负的一项重大国家使命,就是要加强对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1月7日,成都市委常委会议重点研究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提出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2019年12月30日,由德阳站始发前往广州的动车D1895次首发。至此,成德之间每天运行动车达到83列,最快23分钟抵达成都,实现了动车公交化运营。“早上坐动车20多分钟就可以到成都,然后使用天府通——成德通卡转乘城区办事,且与成都市民使用的天府通卡一样,享受1小时免费换乘。”在德阳安家的市民胥潘,对成德同城化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便利深有感触。
瞄准产业协同发展,今年,成都与德阳将继续深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德阳将推动凯州新城纳入成都东进战略,共同构建“六城一园”城市体系。成都与眉山在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2019年,眉山市强力推进成眉同城化发展88项重点任务和65个已签约合作协议落地落实,与成都共建2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转化和试验基地。
在发展的路上,成都不是“独行侠”。2018年6月,四川在区域发展历程中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成都与省内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构建产业协同、市场共兴、功能共享、交通互联的区域发展空间。截至2019年7月,成都已与省内市(州)签约重点合作项目320个,协议总投资4145.2亿元,已落地项目210个,完成投资473.6亿元,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成效初显。
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向进表示,将积极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五个城市区域共同形成功能协调、互补共促的网络化功能布局,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承载能力”。
经济日报 2020年4月3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