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卫红:强化数字赋能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年05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杭州日报

数字经济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而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也正是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今年的关注焦点。

长三角信用一体化

应提速扩面增质

2019年,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罗卫红看来,信用长三角建设不仅肩负着社会信用体系跨区域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的重要助力。

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早、基础好,“信用长三角”于2004年就已提出。2016年,长三角地区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信用长三角”正式登上中国特色信用建设的大舞台。

与此同时,罗卫红也注意到,长三角征信体系建设还存在覆盖面不全、公共领域信用信息共享推进缓慢等问题,比如,小型、新型放贷机构以及商业往来产生的信用信息未完全纳入征信体系,体现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税务、水、电、气等信息获取困难。

如何推动长三角信用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速、扩面、增质?罗卫红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区域信用规制、信息互通、信用监管、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来着力。

“首先应该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统一三省一市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目录、奖惩制度、管理机制等制度标准。”罗卫红认为,在此基础上,应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优势,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应用体系。

而在推进信用监管“一体化”方面,罗卫红建议,以建立跨区域农产品质量溯源信用联合监管体系为突破口,构建覆盖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全过程的信用联合监管和联防联控网络,并逐步向食品药品、生态环保、全域旅游等领域复制推广。她还建议,加大市场规范和培育力度,做好信用服务产业发展文章,加快推进信用市场“一体化”。

面向长三角

推广城市大脑数字治理应用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比重为28%,远高于珠三角地区的14%和京津冀地区的11%。

当前,长三角地区拥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各地在数字设施、数字民生、数字工业、数字商业、数字政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大量的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与此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趋同,产业梯度特征不明显,区域分工协作程度不高等问题。

罗卫红建议,应制定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推动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优化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同时,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核心技术、长三角制造网络等既有优势,打造制造业新型服务网络,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优化支付、物流、云计算能力,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用创新推动消费升级。

“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杭州考察,专门去看了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杭州探索利用城市大脑开拓数字治疫、数字治堵、舒心就医、便捷泊车等应用场景给予了充分肯定。”罗卫红认为,应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治理,积极推动长三角数字治理一体化,通过推广复制杭州“城市大脑”实践的数字化治理理念,推进健康码、亲清在线、舒心就医、便捷泊车、基层治理等48个数字治理应用场景在长三角区域的全面应用。她还建议,共建“长三角协同治理平台”,打造“长三角政务服务网”,实现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区域协同和经验共享,为全国提供数字赋能区域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罗卫红还建议,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深化三省一市在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全面提速。(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