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昆明:小区党支部 居民“主心骨”

2020年06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诉求日趋多样、矛盾问题日趋复杂……如何更好适应城市发展,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云南昆明6月4日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给出解决上述问题的答案。

《意见》明确,围绕“打造居民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总目标,到今年底前实现不少于20%的城市社区中的居民小区党组织覆盖,2021年底前居民小区党组织全覆盖,2023年形成一批居民小区党建工作品牌。

6月8日,昆明市居民小区党建现场推进会在五华区举行,通过多点观摩发现,居民小区党组织的建立,为各小区的社区治理问题觅得解决“良方”,也让基层治理更有成效、更有温度。

小区党支部之成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有了“家”的氛围

俊园小区位于翠湖公园附近,是个成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有27栋居民楼,394户居民。“我们这儿物业服务规范,服务质量好,业主素质高,对物业认可度也比较高。”小区所属的五华区华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亮说。

管理服务这么好,为何要专门建立小区党支部呢?

“管理服务虽然比较规范,可邻里来往不多,小区也不热闹,居民参与社区日常工作也不怎么积极……”李亮一咕噜说起来。

何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为小区营造温馨、和睦的氛围呢?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小区所属的翠湖北路社区党委决定,在小区成立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达到服务小区和服务居民的目的。

党支部建起来了,就要围绕居民需求发挥作用。党支部设立红色信箱,专门收集居民意见。近期党支部就收到居民提出的在F栋修建电梯的意见,经过初步调研,发现涉及的业务部门多,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建议,由社区党委牵头,联动街道科室进行具体调研推动。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小区治理,人人有责。小区党支部开展“我家有党员”活动,让党员亮出身份,助力小区治理。李亮讲了一个案例,“小区党支部公示第一批居民党员后不久,有住户找到正在小区开展工作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反映,他们一家都是党员,可公示名单上没有他们,小区核实后,赶紧把这家人补上。”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亮出身份的党员作用明显,他们及时报告信息,配合物业公司做好小区半封闭管理,还为居民提供免费送货上门、免费收取快递等服务。

为突出小区“家”的氛围,党支部征求居民意见,结合小区地处翠湖历史文化片区的优势,开展“文化楼道建设”,每个单元门口都挂了一个温馨短语,提升小区文化氛围。

小区虽小,事情不少。在俊园小区,党支部正是靠着解决一件又一件居民关心的小事、实事,最终树立了“家长”形象,增强了居民凝聚力。

在昆明,类似俊园小区这样成熟的商品房住宅居民小区还有很多。昆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两新”工委书记葛宁指出,对于成熟商品房小区,小区党支部要发挥好“润滑剂”作用。

“该类小区居民经济条件、文化水平、个人素质以及物业公司服务水平和小区自治化程度相应较高,小区党支部要主动融入现有治理体系,主动发挥党组织链接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上级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连通上下、协调各方。”葛宁说。

小区党支部之老旧小区——实现党建和物业“双覆盖”

昆明老旧小区不少,且党组织覆盖率很低。《意见》要求,户数相对较少、人员相对集中的老旧居民小区,可根据“地域相近、类型相同、方便管理”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领导所覆盖居民小区积极引入物业企业规范管理,实现党建和物业“双覆盖”。

1996年建成的华山西路82号院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有9栋16个单元,住户202户。为把基层党组织向这里延伸,小区所属的华山街道以华山西路82号院为中心,辐射周边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成立了五华山社区第三居民党支部,推进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实现党建和物业“双覆盖”。

党支部共有12名党员,支部书记由一名社区党委委员兼任,物业项目的党员负责人兼任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在居民党员中选举产生。

在“党建引领居民协商自治”方面,着重推动小区党支部领导居民自治协商,从民情收集到支部动议,再到结果反馈,形成一套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到评价效果的闭环制度,逐步实现党建引领美、民主管理美、楼道卫生美、邻里和谐美、文明生活美。

在居民小区管理服务双规范方面,着重推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实现街道社区对居民小区的管理服务“双规范”。

“管理规范中,我们结合‘以诉为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的实施发挥居民区党支部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小区、人员信息等动态信息库,实现群众诉求‘早预判、早发现、早解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服务规范中,我们实施居民区党支部与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明确物业服务标准规则、服务事项和收费标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华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戚炫说。

谁家有人生病,谁家有空巢老人,谁家有困难,哪栋楼的下水道堵了……居民家的大事小情,在华山街道82号院都不是问题。“感谢党组织,让我们这个老旧小区实现了蝶变。”一住户说。

小区党支部之城中村改造小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尺”

昆明市区中有一些小区是由城中村改造而来,业主多为回迁居民,莲花池小区就是其一。

莲花池小区是昆明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业主由原莲花池村村民、莲园村村民、原拆迁小企业、原拆迁地部分居民户构成。2006年拆迁后,由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直至2015年底才完成小区回迁安置,一定程度上造成小区居民积怨。又由于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房产证迟迟没办理,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小区居民不满情绪愈发严重。

怎么解决这种局面,五华区华山街道以党建为“桥梁”,成立小区党支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尺”。

“这里是‘和事佬’排忧室。”指着一间活动场所,华山街道圆通西路社区党委书记曾晓银说。

为何叫这个名字?“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有地方说事的场所。”曾晓银说。

“真的假的?”有人问。

“真的,这里解决的矛盾不少呢!前段时间才在这里成功为居民解决了因养鸽子引发的邻里矛盾。”曾晓银说。

凡事有个轻重缓急,服务也一样。小区党支部把服务对象合理划分为红橙黄三个级别,一级关注人群即红色人群,主要为失独家庭、孤寡老人等,实行周必访;二级关注人群即橙色人群,主要为残疾人、低保人群,实行月必访;三级关注人群即黄色人群,主要为辖区出租户、流动人员。

不少人说,正是通过党员与居民的结对帮扶,居民们的幸福才被托起。

记者手记:支部建在小区 基层治理坚实一步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云南昆明各类住宅小区纷纷拔地而起,成为了城市板块的重要部分。同时,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很多城市治理的突出问题都在各个小区中陆续发生。

为强化小区治理,昆明市探索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小区治理体系的核心,通过把党组织建在小区上,以小区党建来引领小区治理,达到服务城市发展和服务居民的目的。

走访来看,党组织进小区,不仅让小区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形成了共建共享、邻里互助、小区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可以说,这种将“党支部建在小区”的做法,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昆明市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迈出的坚实一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