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回乡过年的农民工怎么也想不到,返城就业之路竟然那么遥远漫长。
家住东阳华店村的吴女士长期和工程队合作,从事建筑工地的工作,她对记者透露:“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家待业已经三四个月了。春节以来一直没活干,到5月份,也是干几天休息几天。生意不好做,工资没得加,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生活压力还是挺大的。”疫情期间,长三角地区有吴女士相同感受的农民工还有很多。受中小微企业用工减少影响,许多农民工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新冠疫情汹涌而至,很多行业举步维艰,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农民工陷入失业状态。餐饮、旅游、酒店等行业是吸收农民工就业大户,而疫情对这些行业影响最大,致使大批农民工失业。
外贸行业是又一个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疫情全面暴发后,很多外贸企业的订单被取消,已经回厂工作的农民工又面临失业。浙江东阳服装外贸加工厂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初国内疫情发生的时候,很多订单堆积,没有员工在岗,老板很着急。等疫情控制住的时候,东阳市政府出钱派专车接我们很多员工回来。然后回来半个多月左右,说是国外疫情暴发取消了订单。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也卖不出去,老板只能补贴一点生活费,解散我们这些员工。” 外贸在东阳企业所占比重很大,如果外贸企业因订单不足而停工,必然波及企业员工就业问题。东阳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到5月底,全市实际复工率只有50%左右。
疫情突然暴发,使得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都遭受挑战,劳动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回乡过年农民工被疫情耽搁不能及时回城上工,而中小微企业又找不到熟练工,是早期疫情阶段性特点。某中介经理表示:“现在的情况是老板招不到满意的工人,农民工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疫情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农民工又要求工资持平或适当提高,双方往往难以谈拢,导致企业缩减招人指标,间接提升农民工就业困难。
这次对外地农民工就业影响尤其大。往年,外地农民工回家过完年就赶回来上班,今年疫情耽误他们赶回生产企业,等疫情好转回厂后,企业已经满员,这些人只能另想办法就业。“东阳疫情恢复初期的就业形势还不错,那时候老板们的需求还是很多的,因为外地农民工没法及时到岗。之后,等外地农民工赶到东阳时,老板们能招的都招完了,市场上的空余岗位有限,就业形势就变差了。”东阳人才市场某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如是说。
第一二代农民工适应市场能力较弱,面对疫情往往只能被动的失业。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民工群体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极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8%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0.52% ,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从事建筑施工的钱先生今年回归本行,参与东阳市的“三匠”建设,成功从房产销售员转型为施工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疫情对我没太大影响,因为疫情那会儿刚好在换工作,现在的工作是网上招聘的,公司的活也在慢慢地正常开展。”像钱先生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了现代科技,应变能力强,普遍能顺利渡过疫情就业关。
对于企业来说,使用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财务运营压力。从长远来看,培训农民工专长是稳固就业率、提高企业生产率必须着力的工作。6月中旬,人社部发布《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在2020年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以上,旨在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记者采访时发现,中小微企业对于这项计划充满期待。浙江省雪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康先生表示:“目前公司缺的主要还是注塑生产、模具开发、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及部分劳动密集型工种。”由于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工种,对务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那些拥有专长的熟练工人在求职时更占优势。
疫情期间,政府给予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降低用人成本,发放贴息贷款等对促进农民工就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针对用人单位的政策扶持,能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可以安排更多的资金招收熟练工人,帮助农民工就业。“在经济上,政府的人才政策、社保政策都实实在在地把优惠给到企业和员工本人,这对企业在留住老员工、招聘新员工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在员工企业文化方面,政府提供的各项培训、政策指导,也给企业在人才发展、企业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引导性帮助。”王晓康总经理如是说。解决就业问题,政府是指路人,企业是领路人,农民工是主力军。只有各自担当,充分发挥角色作用,才能有效保证农民工饭碗。
来源:江苏经济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