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戒毒康复 探索“贵阳模式”

2020年07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贵阳晚报 2019.06.30

日前召开的贵阳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关于检查《贵阳市社区戒毒康复条例》实施情况向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作报告。

据悉,《贵阳市社区戒毒康复条例》于去年6月3日正式施行。今年,在《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根据检查组的报告,作为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部地方禁毒法规,《条例》为贵阳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在健全工作机制、推动部门履职、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支持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尤其是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阳光驿站”社会化戒毒康复、精准督导考评等一批机制措施得到进一步固化完善。

多部门协助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创业

市禁毒委员会统筹建立贵阳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丰富完善齐抓共管平台;公安、民政、卫计、人社等有关部门按照《条例》规定,联动入所入站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指导和协助。

一年来,有关部门共办理低保1864人、临时救助858人、就业技能培训263人,实现就业创业4657人;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占比21.38%、10.28%,同比分别下降2.35%、14.16%。

同时,有关部门整合社区(乡、镇)禁毒办和公安派出所资源,建立完善“合署办公”机制。

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巩固率提高

借力“贵阳市精准戒毒大数据应用平台”2.0版本,“复吸风险分析预警”和“社会化戒毒康复精准管理服务系统”,基本形成了数据汇聚智能化、信息流转规范化、工作流程可视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的现代化大数据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

组织社区成立戒毒康复工作小组(由社区禁毒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民警、村(居)委会委员、网格工作人员、社区医务人员、禁毒社会工作者等组成),落实帮扶、管理和督促执行协议工作。

2018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99.46%,同比上升0.29%,当前执行巩固率71.30%,较去年末上升6.75%。

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题得到破解

根据《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贵阳市设立的贵阳市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贵阳阳光关爱医院),创新“公安管人、医院治病”的“公卫合作、警医联勤”模式,有效破解了病残吸毒人员家属不管、场所不收、群众不满的“老大难”问题,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破解之道。

一年来,全市共计收治病残吸毒人员1580人,收治率达94.22%。

三点建议促进戒毒康复工作发展

目前,贵阳市共有专门从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既禁毒专干)1029人,但其中持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资格人员仅50名,通过心理辅导员专业培训61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社区禁毒专干是由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同时还兼顾综治、维稳等其他工作,任务繁重,加上薪酬待遇偏低人员流失、频繁更换。

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化戒毒康复站149个,其中示范站点60个,普通站点89个。示范站点和普通站点软硬件建设差异较大,制约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整体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基础,市政府要根据《条例》规定,结合贵阳实际,建立健全对禁毒专职人员的招聘、培训、配备、考核以及薪酬制度,在按规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充实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禁毒专职人员。

同时,建议落实相应的薪酬保障政策。根据禁毒专干工作岗位、学历资历以及职业水平等级,制定并适时调整薪酬指导标准,严格考核奖惩,逐步形成职业水平评价和岗位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职业评价机制。

最后,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按照“一办两会三中心”架构,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加大社会化戒毒康复站建设力度,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均衡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肖达钰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