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贵安新区,依然可以看到迷人的景致,月亮湖公园的湖光美景、云漫湖的绿藤鲜花、城市主干道的枫香冬青、平寨村的青瓦白墙……冬日没有带走的这般美景,在贵安新区依然随处可见。
贵安新区环保局公布的贵安新区环境质量月报显示,11月份,贵安新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97.1%。
无论是所见的景致,还是环保监测数据,无一不让人感叹贵安生态的美好,而这一切正是贵安新区从建区伊始,坚守生态发展底线,全方位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结果。
■“贵”在生态
新区规划定下发展基调
贵安,一个自然生态的好地方。
气候宜人,平均海拔1200米,空气清新,年平均气温12.8-16.2℃。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结构稳定,地势平坦。
贵安有山有水,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拥有14条河流、131个湖泊、515 个水塘、219 个地泉眼,所辖红枫湖、松柏山水库和凯掌水库是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重要的饮用水。此外,湿地面积占24%,地表河流域面积占80%,自然风景区面积占24%,森林覆盖率达42%。
“青山绿水,气候宜人,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给贵安的一份得天独厚的礼物。”从贵安新区建区初始便参与新区规划工作的贵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谢忠文告诉记者,在考虑新区选址之初,相关人员多次来到贵安,每一次都会由衷感叹贵安的气候和生态,“要留住这样的环境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于是贵安新区从规划之初,就定下了‘生态立区’的发展基调,要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安新区,提出要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而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肩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国家级新区。
“规划出台后,算一算规划数据,就可以得知贵安突出生态优先、宜居优先的发展特点。”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告诉记者,提起新区,人们都会觉得贵安肯定有大片土地可以用来建厂房、修楼盘,“其实不然,因为按照规划,贵安新区直管区的空间结构为‘三城三区’,规划范围为491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为129.26平方公里。那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都是青山绿水。”
按照“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从建区伊始,贵安新区建设围绕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注重生态提升,着力构建蓝绿交织、城景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并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刻烙印在绿化建设、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精准施策
擦亮贵安生态“招牌”
近年来,贵安新区建设日新月异,道路框架迅速拉开,人口持续增长,大数据等产业快速聚集,但同时,贵安生态环境仍是一副青山绿水的模样。
王建华因工作原因,已经在贵安居住了六年,对贵安的变化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在新区刚开始规划建设时,心里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贵安会因新区建设而得到迅速发展,忧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可能会因建设而变得面目全非。但现在看来,‘喜’已成真,而‘忧’真的是杞人忧天。”王建华乐呵呵地表示,贵安的环境没有因为修路修房而受到影响,这里山色依旧秀丽无边,清溪依旧源远流长。
而这一切,取决于贵安新区建设始终如一地坚持了“贵”在生态这一发展基调。
为了守住生态,贵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原则,在产业选择上制订了严格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坚决拒绝高污染项目进入新区;同时,淘汰了原有的130家落后产能企业,关闭了所有的砂石厂、煤矿。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开工建设了上百公里的慢行系统项目,建成了500公里的绿道,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为了守住生态,贵安新区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攻坚行动,实施了“十河百湖千塘”“五区八廊百园”“绿色贵安三年会战”等生态环境工程,每年的森林覆盖率以6%的速度增长,全区绿化率提升了7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已跃居全省第一。同时,大力推进多层次复合化公园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松柏山、北斗湖湿地公园等一批以水为主题的公园;高峰山、大松山等一批以山为主题的公园;七星湖、星月湖公园等城市公园和一批体育、历史、民族、动漫、音乐等主题公园和专类公园。预计到2020年,新区将建设各类公园100个以上。
为了守住生态,贵安积极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提出了“全域海绵”的目标,围绕“十湖百河千塘”的生态优势,按照地形地貌、水系流域、雨水管网等方面,将试点区域分为5个流域分区和19个排水分区。试点项目月亮湖生态公园构建了下渗系统、径流控制系统、截污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入冬以后连连夜雨,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公园路面并没积水,停车场地面也很干爽。而在新区,像这样不积水的道路还有很多,它们分布在新区各个主干道、社区、公园、学校等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完工40个项目,完工区域面积12.7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海绵投资43.27亿元。
这样的举措还有很多,“保护好贵安的生态,就是在建设贵安的明天”成为贵安新区政府部门的共识,生态文明的理念体现在贵安新区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辛勤建设换来丰硕成果,作为肩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国家级新区,那蓝蓝的天、碧绿的水,那游人如织的画面已成为贵安最亮眼的生态招牌。
■“外来户”激增
贵安生态“招牌”闻名遐迩
12月的轻风摇曳着万物,大片的芦苇垂向贵安新区星月湖的方向,道路两边停着成排的车辆,人们或在散步,或在钓鱼。在湖边的木栈道上,一位拿着单反的摄影师正在为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冬日暖阳下,一袭白色婚纱,新人幸福的笑容和四周的绿色同框,让人顿感时光的美好。
山水田园,美丽乡村,贵安的自然风光已经成为了声名远扬的生态品牌,吸引着各地游客。许多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外地游客都表示,贵安自然风光迷人,就是一个大型氧吧,非常适合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据了解,不少旅行社已经把贵安列入贵州旅游的行程,希望带着游客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
比起游客的乍见之欢,当地居民的久处不厌也是对贵安生态之美的最高赞誉。
“天气和空气一直都好,土壤肥,水质清,每一时刻都是种享受。”正在垂钓的许峰是来自贵安新区下坝安置点的回迁安置户。他指向自己家的方向,说搬来这里已经快一年了,安置点周边环境宜人,第一次来就喜欢上了。
在贵安的新居刚装修完半年,来自贵阳的退休市民吴先生就忙起了搬家的事宜。“上了年纪就喜静,我们算是看着这座山水田园生态城‘长大’的老一辈了。贵安从荒野偏僻之地,变成现在的‘桃源’胜地,心中也有几分自豪。”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贵安隐于市的怡然之感,这是他选择从贵阳来到贵安的主要缘由,而一些外地亲友来参观新居后,也萌生了在贵安置业安家的想法,“我告诉他们,赶快来,这里真的非常适合居住。”
靠着闻名遐迩的生态品牌,贵安新区不仅吸引来了众多文化创意、环保科技、旅游休闲等行业企业入驻,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购房者。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区共完成商品房销售45.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商品房销售购房群体中,省外户籍购房群体占总购房人数33%,贵阳户籍购房群体占总购房人数20.7%,省内其他市州户籍购房群体占总购房人数46%,如此大体量的“外来户”购房群体在房地产市场十分少见。正如来自重庆的周小姐而言,“喜欢贵安宜人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起初本是买来作避暑房。后来因为工作时间自由,干脆就搬过来长住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短短几年时间,贵安新区从白纸画图、白手起家,到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生态建设稳步发展,一座山水辉映、环境优美、活力繁荣的宜居宜游之城正在崛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罗楚涵 傅红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