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对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一下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部署,从新世纪开始20年来,共发布了关于长江三角洲若干个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这些战略规划都是围绕着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来实施的。这些规划,要求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和特点各有侧重。从长三角区域规划来看,可以这样理解,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区域发展的政策化的过程。
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第一次解决了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布局合作一体化问题。区域规划中解决了长三角15+1的10万平方公里与长三角25万平方公里的两省一市,到三省一市35万平方公里一体化的区域协调问题。长三角区域规划提出的重点区域空间布局一体化问题,如沿海发展带和沪宁带,沪杭带的发展战略问题,为后来长三角建立世界级城市群布局,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的城市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提出了要素合作一体化的规划问题,形成了1核,4带,5圈的世界级城市群基本框架。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区域要素合作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形成了长三角区域规划体系。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重点提出了制度合作一体化问题。在规划纲要的第9章专题中提出了三大类9个方面30条长三角制度合作一体化的重点内容,这三个重点内容包括了:建立规划统一的制度体系,促进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和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
归纳起来,理解国家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要求,就是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布局合作的一体化,二是要素合作的一体化,三是制度合作的一体化。具体反映在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多路径分析,可以理解长三角一体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动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具体领域的工作一体化,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环境建设、市场体系等一些政策实施的一体化。二是推动国家战略在区域实施中,形成碎片化的一体化。国家要求长三角实施国家战略,但是单靠一个城市,一个省市难以完善或完成,我国是一个行政区经济,还不是经济区经济。因此国家战略的一体化就形成了碎片化。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国务院批复了不少区域性国家战略,由于行政壁垒的原因,无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我们研究中,可以将国家战略在实施中的碎片化进行梳理,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比如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区;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江苏的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和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战略;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浙江江海联运服务中心;2015年党中央要求上海建设科创中心;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如果将这些长三角的国家战略形成一体化发展合力意义重大。三是长三角区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工程一体化,这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重点问题。
多路径地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其中有一个方面是不能够被忽视的,那就是做好如何将国家战略的碎片化在长三角形成一体化的多路径分析。提出研究内容,在长三角区域,做好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体化研究,做好江苏省世界级城市群宁镇杨、苏锡常融入长三角及上海都市圈的一体化研究,做好浙江省的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一体化研究,做好上海的科创中心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研究。
展开来说,比如,在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体化研究中,就要做好增强发展新动能研究。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G60科创走廊,提升发展支撑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支持集中区与沪苏浙开展合作共建。构建全面对接沪苏浙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绿色安全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成为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在江苏世界级城市群宁镇杨、苏锡常融入长三角及上海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就要做好加快推进都市圈发展,支持都市圈扩容,以宁镇扬一体化为先导,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建立跨区域多领域合作联动机制,探索都市圈协同治理新模式,积极推进苏锡常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争创全球合作竞争新优势,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
在浙江的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一体化研究中, 就要做好推进长三角港航协同发展。推动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巩固提升宁波舟山港综合能级,积极推动大、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开发合作,推动组建长三角港口联盟,探索建立相对统一的港航政策体系和经营机制。加强浙苏、浙皖江海联运合作和模式创新,充分发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北仑、金塘、梅山等重点港区进港铁路,提升海陆联运辐射带动力。
在上海的科创中心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研究中, 就要做好如何高标准规划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聚焦空间及土地利用、产业体系、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领域,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中长期专项规划编制。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重大项目资源储备和实施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开展定期评估,制定推广清单,按照程序报批后有序推广实施。加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放大上海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