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防控疫情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快速蔓延趋势,多国经济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而按下“暂停键”。重庆市作为我国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内陆口岸高地,以及西部路海新通道的公共运营平台,完全可以依托本地区,甚至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产业支撑作用。为此,在对国内疫情保持充分警惕并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重庆也要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尤其要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的巨大支撑作用。
一、建设高效智能西部陆海新通道,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通畅
日前,重庆市发布《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能便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总体目标,提出要“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效能,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在当前国际疫情快速发展,输入型疫情防控工作加剧的关键时期,保障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供应链通畅尤其重要。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需要跨地区采购生活必需品、消毒用品以及相关防护用品,同时,海外复产复工也需要跨地区的产业链及通畅的物流通道作为支撑。因此,在危机面前把握机遇,加快建设高效智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海外战“疫”至关重要,对重庆的发展也同样重要,这不仅是加强全球合作、共同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也是重庆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关键。
重庆有能力满足疫情严重国家人民的部分生产、生活物资的需求,因此,要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国际物流快速通关模式,在完成必要检疫的基础上,实现重要医疗防控物资与生产、生活物资的快速通关与运输。
二、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提升重庆市企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具有铁公水空联运条件和江海联运条件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已构建起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四大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其中,西向的中欧班列(重庆)和南向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当前重庆开放发展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两条国际物流大通道。
随着“世界工厂”的重启,重庆这一重要国际物流枢纽,可以在推动全球产业链“转起来”过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发挥出更多大的综合优势。为此,重庆需要进一步促进出口转型升级,支持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尤其在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支持应对疫情的基本生活物资、个人防护物品、医疗卫生物资等产品的出口保障,鼓励重庆特色农副产品增加出口,在提升重庆本土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还可助力今年重庆市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合作,促进重庆运营组织中心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都的亚蓉欧、重庆的渝新欧均克服疫情影响保持了稳定运行,为货物进出口保障了国际物流通道,充分发挥了川渝两地陆上丝路通道的优势。2020年3月27日,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口岸,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同一时间,成都国际铁路港,一趟中欧班列(蓉新欧)也向波兰罗兹进发。两地的中欧班列用的是同一个“称谓”——中欧班列(成渝)。代表成渝两地的中欧班列,合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同时,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也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成都和重庆共同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更需要进一步深化川渝合作,在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同时,携手共进,共同承担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任务,共同发挥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沿线省区市共商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还为重庆建设重庆运营组织中心明确了目标与途径。
首先,可以依托四川、重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加速川渝地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组,支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走向世界,推动我国与疫情相关的医药制造产业,尤其是中医、中草药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加速布局国家应急产业相关的生产、研发与集散基地。根据《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地图白皮书(2020)》公布的数据,四川省德阳市的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主要在关键基础设施检测、监测预警、应急动力供电、低空应急救援、特种机应用和工程救援等领域有一定优势;重庆市的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在安全和应急产业方面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了围绕危化品安全产品、矿山安全与应急救援装备、道路交通安全产品、消防装备等产业布局。因此,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全产业链的应急产业,提高川渝地区应急产业的国际地位,对推进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第三,在全球经济被疫情强力干扰下,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制度优势,大力推进新一轮重大基础领域的创新性投资,尤其在新基础设施领域,从而为川渝地区经济下一步全面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对新基础领域投入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创新领域,其次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领域,第三要在以生态环保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第四,在川渝地区共同发挥国际物流供应链作用的同时,依托川渝地区的产业优势,加强区域间合作。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国内内需市场,促进产业经济“内循环”,以应对新冠肺炎引起的全球贸易产业链的“暂时性休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创造辐射周边省市,面向全国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机会。
四、加大国际物流供应链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国际化素质的中高端人才在国际物流供应链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推手。因此,要科学分析国际物流供应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分析在全球性公共安全危机发生背景下国际物流供应链运营与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在加快培育本地国际化人才的基础上,用好用实海内外引进的高端人才,让人才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在区域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川渝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进一步放宽高校自主调整和新设专业的限制,在体制机制上、经费上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不断加强在应急救援及管理、中医药、国际物流管理、心理干预、法律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既有深厚的相关专业领域学习与工作背景,又能够熟练运用1~2门外语、通晓国际行业规则、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一流人才的培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