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共识,知识产权保护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愈发明显。“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对创新人才和知识产品的依赖,将远超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的依赖。”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温建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三角、珠三角知识产权合作联动签约仪式举行;浙江开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镇江发布全国首个关于专利侵权技术鉴定的地方标准……近日,长三角在保护知识产权领域动作频频。
“长三角各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说明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阶段。在这一新阶段,对创新人才和知识产品的依赖,将远超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的依赖,也体现了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转向了智力驱动。”温建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表示。
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与保障。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主要围绕省内各类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依据《商标法》《专利法》《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整合集成知识产权助力复工复产等相关政策优势,打造的一条商标权专利权保护同步、国内保护海外保护同等、行政保护维权援助同向的便捷通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共受理专利预审申请844件,专利授权206件。发明专利的授权周期从20个月缩短到3-6个月,为高价值专利的保护提供了快速通道。
无独有偶,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了《专利侵权技术鉴定服务规范》市级标准,这是全国首个关于专利侵权技术鉴定的地方标准。其规定了专利侵权技术的鉴定原则、鉴定机构、鉴定方法、鉴定程序、服务评价等多项内容,制定了专门的专利侵权技术鉴定报告,规定了专利技术比对的标准,可以为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行政裁决和司法判决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从全球趋势看,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知识产权领域的激烈竞争;从城市发展看,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强不强知识产权是重要因素。”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2020上海浦江知识产权国际云论坛暨长三角珠三角知识产权合作联动大会上,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主任,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技术贸易专家、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洪涌清表示。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相关法律愈发严格。在此背景下,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从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案件来说,涉及商标、专利、侵权等统归于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件不仅数量上升,案件的裁判也广泛影响到民众保护知识产权的意愿。”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强化区域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论坛期间还举行了长三角、珠三角知识产权合作联动签约仪式。“长三角和珠三角虽然经济发展侧重有所不同,但都意识到产权合作的重要意义。双方跨越区域利益的纠葛、打破地域性保护的底层思维,联手开启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合作,是站在更高层级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策行为,必将有助于建立和形成全国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真正意义上形成知识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为像华为一样的知识创新型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准备法制环境。”温建宁指出。
事实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联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愈发凸显。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质就是知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温建宁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就是从源头上保护知识经济的秩序。
“尊重、维护和彰显知识价值,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也需要投入行政资源:既可以地方标准的形式,也可以法律的形式,关键在于维护创新的智力和知识价值。”温建宁强调。
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已然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城市竞争力既来源于当前的经济实力,也来源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后劲。创造‘知识有价’的社会氛围,形成‘知识值钱’的社会现象,保护‘知识产品赚钱’的营商现状,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也是城市经济超越竞争者和追赶者的最大动能。”温建宁说。
“无论从创新之城深圳的发展轨迹,还是从数字之城杭州的知识创新,亦或是产业之城合肥的逆势奇袭,都可以看到知识和专利改变城市面貌的巨大改造力。魏来,长三角城市的竞争大概率是知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掌握创新知识人才的竞争。”温建宁进一步指出,“对知识和专利技术的保护,就是对人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保护。”
记者:何思
编辑:潘晟
排版:潘晟
来源:腾讯新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