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特大城市之一,展现出了新经济强大的发展势能和应对冲击的良好韧性。这是成都贯彻新理念、落实新战略,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的结果。
产业是城市之芯,投资是产业引擎。抓项目促投资,就是稳经济保民生。有效投资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厚植未来发展后劲,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应急之举、激发内生动力的谋远之策、促进转型升级的根本之计。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不仅是成都积极回应国家战略的重大抉择,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成都化“危”为“机”,在深度、广度和强度上促进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一,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六稳”和“六保”才有原动力。在最近召开的成都市产业项目投资促进会上,成都市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项目促投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始终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始终围绕生态圈和产业链抓项目促投资,凝心聚力、比学赶超,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培育转型动能,切实担负“主干”责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积蓄强大动能。
第二,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才能在危中寻机、保持定力。实践表明,继续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锐意进取的产业韧性才能增强逆势增长的可能性。后疫情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消费链必然会因为世界整体经济社会的变化而重构。这对成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成都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以产业链逻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重置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没有产业项目的有效投资,就没有疫情后成都经济快速恢复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就没有新增的财源,就不能形成投资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循环。
第三,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坚决摒弃承接落后产能转移的思维。成都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聚焦电子信息、高端领先型装备制造、医疗卫生大健康、新材料、绿色有机食品等先进制造业招大引强;在会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等服务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区块链”等新经济产业领域,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借助于重点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在各自行业中有优良发展前景的核心企业;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5G、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绿色出行、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消费、智慧治理、数字商务、生态环保、数字文化等重点领域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分类整理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吸引各级各类投资落地成都;以加大新基建项目投资为抓手,为发展新经济夯实根基。
第四,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必须遵循产业成长与发展规律。成都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区的聚集功能,构建产业生态土壤,以“建链、聚链、补链、延链、扩链和强链”的产业链优化逻辑,通过产业功能区创出“成都制造”品牌效应,构建制造业与店铺“前店后厂”生产运营模式,研究税收、财政补贴等支持性政策鼓励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知名品牌连锁公司等提升其自营品牌商品占比,进而通过自营品牌的经营来提升企业经营优势。鼓励成都本土品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扩大自主品牌品类、拓展新兴细分领域创新产品。基于“品牌联想”理念,打造出“休闲成都、消费成都、创造成都、智造成都、服务成都”五大品牌,提升成都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加大力度培育扶持成都原创品牌、高端个性化定制品牌的发展。建立“成都消费品品牌创新联盟”,在政府、行业及相关从业者中建立起“政府扶持、协会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着力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重点培育细分市场新龙头品牌,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消费潮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成都元素”的定制化、原创性品牌。
第五,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关键在于比能力、比政策、比环境、比毅力、比效率。近年来,成都迎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东部新区建设、成都铁路港经开区、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等重大战略机遇。唯有借势用力、乘势而上,讲好成都投资潜力的故事,才能把社会关注转化为投资意向,把政策支持转化为招商优势,最大限度扩大有效投资。做强极核功能,吸引更多重大功能型项目优先布局,吸引更多投资者前来“掘金”。特别是,成都在抓营商环境方面着力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为抓产业、抓项目、抓投资,招大引强的“硬核”软实力。
第六,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区域定位、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专业能力相适应的产业方向。成都围绕做强成德眉资同城化协同功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体系同城化,促进产业集聚、拓展市场腹地;围绕做强东部新区承载功能,抓好空间规划法定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智能化和片区开发产业化;围绕做强成都铁路港经开区枢纽功能和中日(成都)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现代服务功能,巩固提升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地位,努力构筑全球供应链体系;围绕做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支撑,重构“西控”区域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大地景观和城乡形态;围绕城市中心区功能再造,“腾笼换鸟”,以现代服务功能的提档升级加快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和城市有机更新。
第七,以投资激发产业韧性,要敢于突破常规,积极营造比学赶超、以项目论英雄的生动局面。实践表明,各级各部门要敢于突破常规,突破既有格局,真正从战略目标指向谋划重大产业和功能性项目,从产业链头部企业入手,抓“叩门招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招商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提高招商的成功率。要加强政策集成,把有限资源用在关键处,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树牢“抓项目是本职、不抓项目是失职”的理念,紧盯目标、优化机制、压实责任、转变作风。这样,抓产业、抓项目、抓投资才能出成效,见实效。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2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