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准”,上海帮扶云南脱贫的制胜法宝

2020年07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5日

“自从我们村建了这个壮族文化广场后,吃过晚饭,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来广场上唱歌跳舞,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德厚镇大明湖村村民彭丽边跳舞边高兴地说。盛夏时节,走进大明湖村,一幅欢乐祥和的画卷顿时映入人们的眼帘。

大明湖村人都清楚,这个原本贫困的村子变得如此美好,多亏了上海市静安区的真情帮扶。2018年,由上海市静安区援建的贫困村综合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在这里落地,通过整合其他资金,实施进村道路硬化、特色民居修缮、太阳能路灯安装、风情文化广场等工程,再也看不到以往那种“脏乱差”现象。

早在19969月,中央确定由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从此,上海始终高度重视沪滇扶贫协作,将助推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工作方针。近年来,上海市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努力找准“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结合点,各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赢得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普遍赞誉。

在消费扶贫与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

624日下午,一场正在上海凯德龙之梦虹口商场举办的扶贫助农直播吸引了众多市民、网友的关注与参与。“欢迎大家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普者黑景区游玩”“高原一级菜籽油5L原价124元,直播价只要99元”“坡芽土鸡蛋30枚,原价83元,直播价66元”……一批来自云南省丘北县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在黄浦江畔“闪亮登场”。

今年端午节期间,上海援滇干部、云南文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正旺和丘北县委常委、副县长贺志春走入凯德龙之梦虹口商场的直播间,热情推介文山州、丘北县的风土民情和农特产品。

在帮扶云南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上海市开拓创新,积极对接上海的超市卖场、电商平台、批发市场、机关食堂等各类渠道订单,通过消费扶贫引入大市场的流量,以销促产,提升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标准,先后建成了18个直供上海的蔬菜外延基地,使20多万吨云南蔬菜进入上海市民“菜篮子”。还与拼多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云品”走向华东,走向全国。

为了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打通产业发展、群众脱贫的“最后一公里”,上海一方面帮助云南贫困农村解决出行难、用水难等,另一方面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引资造血,帮助引入一批龙头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比如,帮助文山州广南县引入牛旭集团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畜牧养殖基地,企业通过品牌运营推介、冷链新鲜直送,打造了“文山黄牛”的爆款品牌,市场供不应求。

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乡洛特村的普希老寨,可以看到一群群小蜜蜂在一排排蜂箱间进进出出,源源不断地酿造优质百花蜜。寨子里两位专职养蜂人之一的阿大掰着手指算起了养蜂的收入,光卖蜜得到的分成,阿大家今年就能增收5000~10000元。这里自然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且粉源类植物多,养蜂是精准脱贫、扶农致富的好项目。但基诺族人历史上并没有养蜂的传统,“刚开始怕蜜蜂蜇人,养了又怕蜜蜂飞走。”

 

去年,经过前期调研,前来帮扶的上海松江区主动为普希老寨购入了60个带有种蜂的蜂箱和60个空蜂箱。为了打消基诺族人对养蜂的疑虑,驻地扶贫干部专门邀请了养蜂专家到寨子里培训,手把手教村民养蜂。村民学会养蜂技术后,寨子里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看到低成本养蜂增加的收入,一些村民自发加入养蜂致富的行列。2019年,松江区在基诺山乡投入了65万元,援建洛特村蜜蜂养殖和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助力基诺族人实现全面小康。

在劳务协作与帮助就业上精准发力

屏边苗族自治县是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脱贫攻坚县,但山美水美,民族风情浓郁,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了通过发展旅游助力脱贫,由上海常能集团投资、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云南大围山锦江度假酒店落户屏边滴水苗城。沪滇扶贫协作框架下,20195月,酒店建成开业,不仅有力推动了屏边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档增速”。

大围山锦江度假酒店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招工时优先选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酒店带动了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每人每月经济收入均在2200元以上。结合屏边地理环境的优势与沪滇合作的平台优势,酒店还以“万企帮万村”活动为载体,与上海、山东等地的企业合作,发展优质林果等绿色种植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引导农户通过“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关于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

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依靠稳定的收入来源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上海近年来着力加强劳务供需精准对接。从2018年起,每年投入超过2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组织技能培训、吸纳稳定就业、外出务工补贴、开发公共岗位,共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到上海就业5000多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4.4万人。重点推动“三个一批”:引导一批走出去,通过春风行动、百日行动、送岗下乡、专场招聘等活动,集中组织、定向输出。比如上海消防、春秋航空等单位企业面向建档立卡户定向招录培养消防、空乘等专业人员。实施“云嫂入沪”工程,支持一批留下来,新建了刺绣、茶叶、织锦、蚕桑、食用菌等扶贫车间、产业基地,通过在产业发展中吸纳就业,培育云南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鼓励有头脑、懂市场、会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兜底一批保基本,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对因病因残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优先安排托底保障。

在人才技术与结对帮扶上精准发力

在地处云南西北部高原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来自上海的医生一批接一批相继来到这里为藏族同胞送医问诊。今年2月,瑞金北院的超声科医生赵然,作为第八批上海援滇医疗队员,到达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支援工作。与他同行的还有4名上海医生。

20166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承担起了对口支援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任务。迪庆州医院副院长和嘉明表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在上海的帮助下,迪庆州人民医院在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规范建设二级学科8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在全省比较先进、在州内填补空白的技术10余项,诊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多年来,上海发挥在教育、医疗、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而且援滇干部增派越来越多,第十批干部从15人,分3批增派到48人、75人、103人;现在第十一批援滇干部,总数已经达到了152人。

为推动沪滇人才交流,上海实施了“云海银辉”行动、崇明对口帮扶临沧市大文中学“托管教育”模式、“金种子校长”培训等项目,选派医生、教师驻点帮扶,打造贫困县医院、学校的重点科室、学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同时重视新技术运用,应用互联网、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比如,在鹤庆县试点推广的智慧医疗项目,为大山深处的群众看病提供了便利;昆明市东川区的腾讯智慧校园项目,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在社会动员群起帮扶上,上海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在各领域、各层面掀起了结对热潮。上海217个街镇、338个村(社区)结对云南353个贫困乡镇、538个贫困村。在上海市属国企“双一百”村企结对引领下,1534家企业在云南结对2068个贫困村。结对双方按照“有协议、有规划、有资金、有项目、有干部、有人才、有互访、有联席会议、有措施、有成效”的“十有”要求,以及“三带两转”措施,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在了实处。

与此同时,近四年来,上海的援助资金不断增长,并坚持向民生倾斜、向深度贫困倾斜,力争援建一个项目、示范一个地区。截至目前,在帮扶云南脱贫攻坚工作中,上海已经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33.65亿元,援建各类项目10600个,培训各类人才59.4万人次,超过110万的云南各族群众直接受益。上海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主任、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罗晓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上海财政压力会非常大,但是帮扶资金会优先保证,而且要按时拨付、能早不晚、一分不少。”

光明日报 20200705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