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四川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实抓细项目投资工作,以规划锚定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增添动力,推动“六稳”“六保”落地落实,奋力跑出抓项目促投资“加速度”,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支撑。
对冲疫情影响,让投资唱主角
项目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是要选好项目,确保投资精准有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四川围绕“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工作思路,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拓展内需空间,推动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四川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前谋划、迅速行动,密集部署抓项目促投资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全省推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会议、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等系列会议,出台补短板2020年工作方案和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7条措施,果断组织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抢时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至5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增速比1至4月回升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年内首次由降转增,由1至4月下降1.7个百分点转为增长5.1个百分点。全省投资呈现逐月回升、加速向好的良好态势,有力拉动了工业、进出口、消费等其他主要指标持续回升。
聚焦重点项目,让投资更有效
围绕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抓项目投资。发挥铁路、公路、航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投资主力军作用,今年以来,新开工天府新区至邛崃高速公路等项目1416个,总投资7142亿元;成自宜高铁、川南城际铁路、成宜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基本消除疫情影响,赶上了原定建设进度,预计年内可基本建成。启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聚焦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聚焦智能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融合基础设施,聚焦大科学装置集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精准发力,拉动高端要素投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储备“新基建”项目600余个,总投资1.1万亿元。
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项目投资。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从各区域功能定位出发布局重大投资项目。成都市重点布局代表先进技术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增强对高端要素吸附集聚能力;环成都经济圈重点推动产业分工有机协作,主动承接成都产能疏解和转移;成德眉资同城化重点聚焦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实施标志性合作项目;川南经济区主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建设东向北向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抓好基础性、民生性、成长性项目布局;攀西经济区依托矿产、水能和光热资源,重点培育引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项目;川西北生态区重点布局环保、民生、文化旅游项目。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梳理提出支撑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231个。
围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抓项目投资。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改扩建,筛选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存量结构调优,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强化新兴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中电科成都产业基地、绵阳京东方第6代线、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遂宁康佳电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服务业恢复振兴,计划实施11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4037.8亿元。2020年,四川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能源产业等产业及创新平台项目381个,总投资2.3万亿元。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抓项目投资。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投向小区水电气热、电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等服务设施。以强化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补齐农村饮水安全、村内通组道路等短板,筛选补短板项目247个、总投资约2.9万亿元,计划年度投资约3600亿元。加快补齐防疫救治、医疗卫生供给短板,推进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国家区域西南应急救援中心、转化医学研究设施、P3实验室、高纯度医用同位素药物基地等落地建设。
用改革破难题,让投资有活力
创新投资促进机制,破解招商引资难题。聚焦优势产业行业和产业链重点配套企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联合招商。针对疫情影响下招商人员出不去、投资客商进不来的现实困难,四川策划开展网络招商活动,积极推行“互联网+招商”“云对接”“云推介”“云签约”等新模式,开展线上展示、供采对接、在线招引等投资促进活动,开辟重点地区经贸人员往来“快速通道”,提升招商对接效率和影响力。今年以来,全省开展400多场次网上招商活动,吸引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成都市通过线上线下新签约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209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新批外资企业184家,增长30.5%。
完善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保障难题。搭建银政企融资对接平台,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提供1.2万亿元授信额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积极发行企业债,探索“债贷组合”“投贷联动”等新模式,盘活信贷存量、满足项目融资需求。抢先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大运会、出川大通道建设等项目领域倾斜,加快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用好“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一升一降”政策组合拳,提高专项债券资金拉动作用,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能力。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减缓疫情造成的冲击。召开全省融资对接会议,推介省市县重点项目1392个、融资需求5388亿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投资环境难题。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聚焦投融资领域推进流程再造,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压缩至100天以内。出台《关于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指导意见》,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并联审批、协同监管、联合验收”。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专项行动和“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国家为企业新增减负、降低工商业电价、社保费“减免缓”等政策,1至4月,办理减税降费586.2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新增减税降费142.9亿元。
强化保障措施,让投资快落地
强化项目调度。实行重点项目省领导牵头推进机制,2020年全省773个重点项目中,有119个明确了牵头的省领导。推动重点项目协调调度常态化,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全省重点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强化项目督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定期通报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情况,建立“红黑榜”,对推进有力的上“红榜”通报表扬,给予审批权限、用地指标、资金奖补、环境容量等方面政策激励;对进度滞后的上“黑榜”,“扯袖子”“打板子”,倒逼查漏补缺、整改提升。
强化项目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协作联动,强化发改、经信、财政、审计等重点职能部门的衔接沟通,形成抓项目促投资工作合力。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政策举措,分区域分行业制定项目准入标准,创新“增存挂钩”激励办法,吸引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四川。压紧压实领导干部责任,明确“抓项目是本职、不抓项目是失职”导向,强化项目意识,聚焦项目建设,大力营造“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良好氛围。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2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